同治年间安徽女多男少或娶妻致富
文/大河奔流
据《清稗类钞》记载:
同治壬戌,粤寇难作,江南几无孑遣,徽、宁、池、太等郡男丁百无一二,有妇女随人不计一文钱而任人选择者,且有潜藏金叶珠宝于身以购妇而致富者。先是,皖南山多于田,人习懋迁,重商贾,轻稼穑,俗尚奢侈,家蓄赀财,急金银,缓穀米,岁恆仰给于外,稍歉缺,即有钱无食。闻寇入境,恋家而不谋远徙,坐以待毙,老幼男丁,非杀则掳,惟馀一二妇女,无所依归,故携其刦掠馀赀,以苟延残命耳。
这段话的白话意思是:
清同治壬戌年,太平军之乱,江南残存下来的人很少。徽州、江宁、池州、太平等郡成年男子能存活下来的不到百分之一二,有的妇女宁愿不要一文钱而被人选择,而且还有男子因为买到的媳妇身上藏有金银珠宝而致富。
先是,皖南地区山比田多,人们习惯于做贸易,重经商,轻农业,习俗崇尚奢侈,家里积蓄资财,以金银为优先,不太重视存粮。每年多数时间在外经商。如果遇上粮食收成不好的年份,就有钱买不到粮。
当时一听到太平军入境,大多数人都舍不得家园,而不肯逃到远方,因此坐以待毙,老人小孩成年男子不是被杀就是被抓走,只留下一二成妇女,无所依靠,因此她们被掠去钱财后,得以苟延活命。
这段记事,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作者徐珂本身就是江南人,又生活在那个年代。
这里的”太“郡,不清楚是指太平府还是太仓州。老倪以为还是太平府的可能性大。
从这段记事看,安徽江南一带的衰落正是从太平天国开始,一场战乱,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经济面貌。
太平天国之乱造成苏皖地区人口锐减是肯定的,不仅仅是徽、宁、池、太几州。我们常州地区同样严重,溧阳、金坛这二个地方虽地处江南,但现在不少乡镇却操着河南、苏北口音,这一奇特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战后一些乡镇变成无人区,由河南、苏北人整体迁入所致。
不过客观说,江南地区人口锐减的原因,也不单是太平天国滥杀,清军也同样如此,双方在这一地区反复争夺,反复厮杀,最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二0二0年七月二十六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