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轰动一时的查赈钦差大员被杀案
文/大河奔流
据《清稗类钞》记载:
嘉庆时期戊辰年,淮阳闹水灾,赈灾事务既然已定,就委派江宁候补知县即墨人李毓昌去督查山阳县。李毓昌携带他的仆人李祥、顾祥、马连陞三人一起去。
到了那里,住在善缘庵,走访了各乡,知道虚开很多赈灾户数,就用笔记下来,准备作为揭发地方官员贪腐的的证据。
李祥最为狡黠,得到笔记,就秘密告诉他的朋友包祥,包是山阳县令王伸汉的仆人,马上报告了王伸汉。王伸汉非常害怕。又因为托李祥行贿李毓昌,被拒绝。王伸汉愈发恐惧,就召集李祥,密谋,用毒害死他。
公务事毕,李毓昌正准备回程。十一月初七,王伸汉备酒为他送行。李毓昌喝醉了回去,感到口渴而要喝茶,李祥送进一杯茶,闻着有异味,没有喝,李详于是就强行灌他,李毓昌倒在地上,过了一会,七窍流血而死。
李祥乃与顾祥、马连陞一同抬举着他的尸体,吊在屋梁上,以主人自杀为由跑到县衙请求验尸。
王伸汉到后,赠送棺材装殓了李毓昌。
过了十二天,李毓昌的叔叔李泰清从即墨过来,得知毓昌已经死了,拜见王伸汉时问怎么死的。王说:是自杀的。
又问:他的仆人呢?王说:都散了。
李泰清想带回去办丧。王伸汉送了他一百两金子,说:“回去后就马上下葬。”
李泰清扶棺奔丧。
李毓昌的夫人林氏夜里梦见李毓昌诉说冤屈,感到奇怪。
一天偶然检查李的遗物,看到蓝表羊裘衣服有很多皱痕,好象仓促收拾的,拿出来仔细查看,看见衣襟袖口有异色,就用水沾湿,水是红的,闻一下,臭而有腥味,仔细看是血,大惊。
就跑去告诉李泰清说:“丈夫是冤死的”。
李泰清查险后的确如此,就开棺验尸,尸体还没腐烂,面部涂上石灰,胸前放一块小铜镜及符籙,胸口肚腹手指尖都是青黑色的,用水清洗,去掉石灰,而色也是青黑色的,双前拳紧握。
到这时,李泰清就以为李毓昌昭雪为已任,到京师去,告状到都察院。
皇上知道这事,下旨,由山东巡抚吉纶去提验李毓昌尸体,开棺详细检查后具实奏报,原告李泰清一同去监督质办。
王伸汉听到后,贿赂遍上下左右。验尸当天,巡抚吉纶召集安排,用水银洗刷,遍体青黑,毒伤非常明显,再用锅蒸煮骨头检验,剔除肉质后的骨头上,两边的肋骨两个锁子骨黑如墨汁,藩司说就是被毒死的。
吉纶再奏报皇帝,奉旨捕押各个案犯进京,交刑部讯问,冤案才得到昭雪。
李祥、顾祥、马连陞均被凌迟处死,并派刑部司官押解李祥至山东,在李毓昌墓前,先用刑具夹他,再处死,并摘取其心放在墓前祭祀。
包祥、马连陞、王伸汉均被斩立决,淮安太守王毂被绞立决,二江总督铁保、同知林永升均被革职,流放到乌鲁木齐,江苏巡抚汪日章被革职,江宁藩司杨护、江苏臬司胡克家均被革职留置河道工地效力。其余的佐贰杂职官员,获徒流放杖责的有八人。只有教谕章家璘,查实没有受贿分赃,亦没有参加虚报冒领,皇帝下旨进觐,授以知县职务安排。案子就这样结案。
皇帝又特意下旨追赠李毓昌为知府,赐他的过继儿子李希佐为举人,可以直接参加会试。李泰清本武庠生,也赐武举人。嘉庆帝御笔为李毓昌作《悯忠诗三十韵》,并刻在石碑上立于墓前以表彰他的事迹。
这个案件是清嘉庆时期的发生的真实案例,说的是
江宁候补知县李毓昌奉命赴淮安查赈落实情况。却因其正直清廉,触犯了地方官员的利益。不幸被淮安知县王伸汉勾结他自己的随从害死。
后来他的夫人与叔叔进京告状,为他平反昭雪,从而挖出江苏省从省到县的贪污赈灾款项窝案,涉及到的官员从一品的二江总督、二品的江苏巡抚直到到佐贰杂职一般官员上百人,成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
主角李毓昌是个悲剧英雄,刚刚科举进士,正从候补状态转入实际工作,执行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非常棘手的查赈,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不幸倒在腐败份子的毒药之下,令人唏嘘不已。
这件案子本不应这么复杂,一个钦差大员非正常死亡,由于其身份特殊,无论是何种原因,都应引起上下足够重视,弄清原委。可惜,由于腐败链条的作用,从上到下,都在装糊涂,乐见其死,以自杀草草结案。
从此案也可看出,嘉庆皇帝虽然庸碌,但并不昏聩,反腐手段也非常硬辣。他这一朝,经办的二个大案:和绅案,李毓昌案,都是影响后世的经典大案。
二0二0年三月一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