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贵州的县长上任有多难出乎你的想象
文/大河奔流
据《右台仙馆笔记》记载:
嘉庆年间,有一个候选官员,得到贵州某个县令的职务,就带着家眷去赴任,跟随的人很多。
到了省会,去巡抚府拜见后,同僚官员对他说:“这个县极其贫困,千万不要携带家眷一起去。”
于是就将眷属留在省会,独自一人走到这个郡,先见了太守。太守说:你要去任职的地方不是人待的,幸好那里的大印在我这里,你现在就可接印,但是不必前去。我的幕府中正好缺一个书记,你是个文士,文笔必是好的,暂时先委屈在这里,怎么样?“
这个县令想想,一个县虽然贫瘠,但总比做幕僚门客要强吧,于是固执要去。
太守就叫人安排车子送他去那里,并且雇了一个曾经去过这个县的向导一同前往。
走了几天,迷了路,所遇到的人都是苗族等少数民族的人,没办法问。
那地方总共不过五六百里路,但是走了十多天还没有到。
一天,向导告诉他:前面好象是那里了。
因此加快步伐向前。
到了那里,高墙环绕,好象有城池的样子。可是这里灌木丛生,堵塞了道路,行走很不容易。
又走了很久,看到几间土屋,其坯墙上有字迹,仔细看看,原来就是这个县名。
县令非常诧异说:这里难到就是县衙吗?
对着门里喊了半天,有人从草丛中钻出来,问:谁啊?
告诉他后,这个人连忙叩头说:我是这个县的县吏,这里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县令了,想不到今天能再见到县令。
县令问他:有没有衙役?
这个人说:原来有的,很久没有县令,他们就都解散去了各乡,很久没有消息了,不知道他们还活着吧。
连忙引县令进屋,只见,室内有个堆着几尺厚的土,说:这就是县令办公桌了。
又看见院内好多荒芜的坟冢,问这埋的是什么人?
县吏回答说:这都是前任县令,死在这里,尸骨不能返乡,是我将他们埋在这里的。
县令听这到些话垂头丧气,当天就说要回去。
回到郡府,太守因为前面他坚持要去上任的事,很责怪他,因此流落了好几年,才得以重新安排工作。
很难想象,大清贵州的贫困县有多穷。大清的县处级干部上任有多难。老倪很多年前曾看过一个电影《让子弹飞》,里面有个马县长要偏远县去上任,结果半道被土匪张麻子劫去,张麻子李代桃缰,自己去当县长了。那个县已经很落后很偏远,但是感觉上还是要比这个县好得太多,如果换成这个县,张麻子宁愿被打死也绝不肯去冒充县长。
不知道大清前期的那些县长是怎么去上任的?是犯错误降职调去?还是朝廷也有支边任务?
一直以为大清从乾隆以后,吏治非常腐败,不少官职都可以捐款得到的,看来也不全对。象这个县令,走的就是科举之路,只不过没钱打点,朝廷内又没后台,只能去这个偏远县上任。
这个故事应该是真实的,作者俞樾是嘉庆帝去世那年出生的,生活在道光时期,与这件事发生时间相差不远,加之其也是科举出身,曾中进士第十九名,但是仕途并不顺利,仅做过一年的学政就辞官回乡了,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与他有几分象相,所以俞樾对这个县长寄于很大同情。
那个县政府大院里冢坟内埋的那几个前任县令,令人惋惜,好不容易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却埋骨在这样一个蛮荒之地。那个县吏更是让人起敬,空降的县长可以高兴就来,不高兴就走,乃至后来干脆人高兴来当县长。只有他在那种恶劣环境下,独自一人撑起大清朝基层县政府的门面,那份坚持,足够评得上大清国最优秀基层干部。
二0一九年十月二十九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