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官名声太大,辞任只好连夜离去
--老倪读《后汉书之孟尝传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三代担任郡吏,都在祸乱中守节而死。孟尝从小修养操行,在郡府出任户曹史。
上虞有位寡妇奉养婆婆极为孝顺,婆婆年老去世,小姑子原先就心怀忌恨,就诬陷寡妇对供养婆婆感到厌烦,毒死了她的母亲,向县投诉。郡府没有加以考察,就给寡妇结案定罪。
孟尝原先知道寡妇的冤情,就将详情告诉太守,但太守没去审理。孟尝在郡府门外哀哭,因而藉口有病辞去官职。寡妇最终含冤而死。自此郡中连续两年干旱,怎么祷告都不起作用。后来太守殷丹上任,询问干旱的原因,孟尝到郡府详细陈述寡妇被冤死的事情,顺便说:“从前束海有位孝妇。感动上天而造成干旱,于公一句话,上天立刻降下甘雨。应当将投诉的人杀掉,以向冤死的魂灵道歉,希望能使冥间的冤屈得到伸张,应时之雨可以指望。”殷丹听从他的意见,立刻将投诉的女子治罪并且祭祀寡妇的坟墓,结果上天感应降下大雨,庄稼因此丰收。
孟尝后来被策封为孝廉,又被推荐为秀才。朝廷任命他为徐县县令。州府和郡府上书举荐他的才能,所以升为合浦太守。合浦不生产粮食,但海中出产珍宝。合浦与交吐接壤,经常有商贩往来,买卖粮食。从前的太守大都贪婪,要求人们采集,不知限度,珍珠就逐渐跑到交耻郡内去了。结果行旅不再来了,人和牲畜都没有吃的,穷苦的人饿死在道边。孟尝上任后,革除过去的弊端,访求百姓的疾苦和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流失的珠子又回到合浦,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孟尝被称赞为明智如神。
孟尝因病自己上书辞职,朝廷征召他将要返回京师,官吏百姓抓住孟尝的车子恳求他留下。孟尝既然没法走,就坐了乡间百姓的船连夜离去。孟尝在荒僻的沼泽地隐居,自己动手耕种。邻县的士人百姓仰慕孟尝的德行,搬来和他住在一起的有一百多家。
桓帝时期,尚书同郡人杨乔上书推荐孟尝,孟尝最终也没被起用。七十岁时,他在家中去世。
俗话说:“老百姓心里有杆秤,知道你是重还是轻。老百姓心里有面镜,知道你是浊还是清”,是非功罪,泾渭分明。孟尝就是老百姓心中的圣贤,乃至于他辞任时,百姓都抓住他的车子不让走。这样的佳话,不可能不传至京城皇帝耳里,杨乔甚至用身家性命来担保上书推荐他,而皇帝最终也没有重用他,只有一个解释,与皇帝争民心的大臣犯岂了。
孟尝为上虞寡妇翻案,似乎还有欠缺。寡妇冤案中,最该杀的不是小姑子,而是原太守。正因为原太守的草率,误杀了寡妇。寡妇婆婆死了,小姑子起疑,并没有错,怀疑嫂子也是情理之中,或者冤告了嫂子也错不当诛,新任太守殷丹到任后,孟尝却建议杀小姑来翻案,岂不是也制造一起冤案呢?
二0一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