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是真仁还是真傻
--老倪读《后汉书》刘平传
刘平字公子,是楚郡彭城人。王莽时担任郡吏,政绩显著。那以后,每当下属的县里有强盗进犯,就让刘平去守卫,他所到的地方都能平定,因此全郡的人都称赞他的能力。
更始年间,天下大乱,刘平的弟弟刘仲被贼人杀害。后来贼人又突然到来,刘平搀扶侍候着母亲,奔走逃难。刘仲的遗腹女儿才一岁,刘平抱着刘仲的女儿而放弃了自己的儿子。刘平的母亲想回去抱刘平的孩子,刘平不同意,说:"凭我们现有的力量不能同时使两孩子活下来,刘仲不能因为这样而没有后代。"于是离开而不再顾惜自己的孩子,和母亲一块躲藏在野地中。
刘平早晨出去寻找食物,遇到了饥饿的贼人,贼人将要烹杀他。刘平叩头说:"今天早晨替老母亲找点野菜充饥,老母亲还在野地里等我的食物活命,希望能先放我回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回来再受死。"于是流泪哭泣。贼人见他极为真诚,同情他就放走了他。刘平回去,等到让母亲吃完饭后,就告诉母亲说:"我刚才已经跟贼人约定好了,根据道义不能欺骗他们。"
于是就回去找到贼人。贼人都大惊,对他说:"经常听说忠勇正直之人,今天才见到,你走吧,我们不忍心吃掉你。"于是,刘平得以保全性命。
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反,打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又在担任郡吏,顶着刀剑趴在孙萌身上(为他遮挡),身上遭受七处刀伤,身陷困境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大声哭泣着请求说:"我愿意用自身代督郡守。"贼兵于是收起兵器停止作恶,说:"这个人是义士,不要杀害他。"就散去了。孙萌伤势太重一时断了气,过了一会儿苏醒过来,渴了找水喝。刘平就倾尽自己的伤口的血让他喝。过了几天,孙萌终于死了,刘平才包扎好自己的伤口,为孙萌发丧,并护送孙萌的遗体回到他的家乡。
后来刘平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济阴郡丞的官职,太守刘育非常看重他。正赶上刘平遭父丧而弃官,守丧完毕,被授予全椒县长官的职务。政绩有恩惠,百姓对他心怀感激。刺史、太守下来巡视,见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人们都认为自己各得其所。刺史、太守不知道问什么好,只好颁布诏书后就离去了。后来刘平因为有病被免官。
显宗初年,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他们到朝廷后都被授予议郎的官职,并多次被皇帝召见。刘平两次升迁,升为侍中。他在位八年,因年老多病而上书告老还乡,死在家里。
刘平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道德经典模范,《后汉书》记载的其人其事,老倪阅后有点半信半疑。特别是后面自动回去送给强盗去吃,真实性存疑。事情开头,以刘平的孝义,向强盗以孝道苦苦哀求符合人之常情。然,逃出后再自动送去赴死,以孝道著称的刘评岂不是要让老母与侄女在兵荒马乱中的活活饿死,为了信义,丧失孝义,不应是儒家弟子风范。这事如果从贼人嘴里传出去似乎还有可能,如果是刘平为官之后自己说出去的,可能信不大。如果此事属实,那刘平一定是脑子有问题。
后来他任全椒县长,任内监狱空置,符合他的理政理念。但是不能说他治下就已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风气。只能说其执法比较宽容。范晔一句“刺史、太守不知道问什么好,只好颁布诏书后就离去了。”说明当时刘平的上司对他的做法并不是很认可,至少不提倡。
二0一八年十月十九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