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面柔情的判官

(2018-08-18 07:50:30)
分类: 老倪读史
铁面柔情的判官

--老倪读《汉书》之于定国传

   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县人。
 他的父亲于公做过县狱史、郡决曹,审判狱讼案件公平,凡属于公审判的都不怨恨。
  郡中为他立有生祠,号曰于公祠。
  东海有一孝妇,很年轻就失去丈夫,又无儿子,可她侍养婆婆很周到。
  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婆婆对邻人说“:孝媳侍奉我很辛苦,可怜她无子守寡。我老了,长久地拖累她,怎么办?”其后婆婆自己吊死了,姑子报告官吏:“寡妇杀害我母。”官吏拘捕孝妇,孝妇不承认杀害婆婆。
  狱吏严刑拷问,孝妇只好含冤招认,据以定罪的全部案卷上报到府,于公认为此妇奉养婆婆十余年,以孝顺闻于乡里,一定不会杀害婆婆。
  太守不听,于公争辩,不能胜,于是抱着定罪的全部案卷,哭于府堂上,因此推说有病辞了职。太守竟判罪杀死了孝妇。
  郡中枯旱三年。
  后来的太守到任,占卜枯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当死,前任太守硬判她死罪,灾害原因或许就在此吧?”于是太守杀牛亲自去祭祀孝妇冢,并刻石于其基,以表彰其孝道。
  天立即降大雨,那年年成好。
  郡中人因此格外敬重于公。
  于定国幼时在父亲教育下学习法制条文,父死,于定国也做了狱史、郡决曹,补做廷尉史,被选拔参与御史中丞从事处理反叛者的狱讼,因为才高被推举为侍御史,又提升做了御史丞。
  过了几年,调任水衡都尉,一跃做了廷尉。
  他解决疑案量法定刑时,力求同情鳏寡,定罪有疑问的从轻,加重审慎之心。
  朝廷称赞他说:“张释之做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做廷尉,百姓没有怕受冤的顾虑。”于定国嗜酒多饮而清醒,冬月实施法制评议罪犯,喝了酒更加精细明察。
  甘露年中,代黄霸做丞相,被封为西平侯。
   起初,于定国的父亲于公,他所处的闾里的门坏了,父老们共同修理它,于公对大家说:“稍微把闾门修得高大一些,使它能容驷马驾的高盖车。我管理狱讼事广有阴德,不曾冤枉过人,子孙后代一定有发迹兴旺的。”后来于定国官至丞相,于永官至御史大夫,封侯传世。
   本篇看似写的于定国,但是却花重墨写了他的父亲--于公,执法公正,体恤民苦的故事,特别是为寡妇鸣冤叫屈,据理力争那段,虽然职微言轻,没什么用,寡妇最终被判了斩,最后自己也愤而辞职,但是这份为民请命的勇气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父亲,于定国在他影响下成长,并秉承了他父亲的公正严明,刑罚从轻的理念做事。所以朝廷给了极高的评语:于定国做廷尉,百姓没有怕受冤的顾虑。
   于家四代为司法高官,三代为贤臣,于公早年建高门时很自信地说他积了阴德,所以子孙一定会兴旺,结果也然。虽然有点牵强附会,但是也不无联系,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有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就出什么样子孙,还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的。
二0一八年八月十七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