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监狱
文/大河奔流
我曾二次参观监狱。第一次是六年前,“八一”节慰问解放军,那次去的是溧阳社渚劳改农场,那次的任务主要是慰问,虽然去了监狱,但是没进得去主监区,主要去的是武警战士的营房,监区也只是远远一瞥。什么情况一无所知。
这一次去的是金坛薛埠监区。
这个地方实在不好找,非常偏僻,所有去的人只知道个大概方向,谁都没去过,一路电话问来问去,连金坛本地的同行也不知所在。好在经办人很快联系上狱方,在他们警车的带路下,很快就到了。
当我们停好车后,好家伙,大门里走出八九个工作人员,打开四五米高厚重的大铁门,招呼着我们进去排队发牌。
车子停在门外还没怎么觉得,一旦站在二道大铁门之间的过道上,明显感觉到空气的凝重与压抑。
喇叭里重复放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歌曲,不知道是中午休息还是监狱特有的安静,歌曲间歇,静的有点让人郁闷。
管理人员给我们发好牌点好人,提醒我们千万带好了,万一掉了,就出不来了,更让人觉得神密。
走进大门,里面高墙铁网,铁网外围墙,足有五米多高,管理人员告诉我们,那墙上的高压电线网,有一万伏,墙顶还有了望哨,很快环顾一周,我们几个切切私语,产生一个坏坏的念头:这地方要逃是绝对逃不出的,除非挖地洞与从大门混出去。
我们环监区主楼参观,探监的地方有个小超市,超市面积虽然不小,但品种少的可怜,基本上就是饼干与方便面之类,超市也不是敞开的,而是隔一层玻璃封闭着,玻璃里面,那三个营业员正闲的在眨困。
接待大厅分隔成好几个区域,可以同时容纳百十人隔断交流,但整个大厅只有一个年轻的女人一脸愁容在等待着。
从探监区出来,正纳闷着,这么大的一个监狱怎么就看不到一个犯人?同事眼尖,远远一指:那里不是?
果然远处烈日下,正有一群犯人蹲在监区的路道上,不知道在干什么,不过,这烈日下蹲个半小时可不是好滋味,不会是体罚吧?
我们参观的第二个地方是食堂,食堂很大,非常干净整洁,所有的餐具都井然有序。我们看看当日的菜谱,也有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妥当。只是奇怪不见餐桌,猜想犯人都是蹲着吃吧/
食堂过道的宣传栏,还标贴犯人大厨们的照片,公布着:回菜,生日菜、与病号菜的食谱,一般每类特殊照顾的也就是二个菜。
食堂给人的感觉是菜还可以,只是没见红烧肉之类的大荤。当然这里毕竟是监狱,不是酒店。
犯人的囚室,非常干净,每个号上下铺分成四张二排,一个号有十六人。管理人员打开号房,我们进去,感觉房间很宽敞,被子叠得四角展方非常规范,不比部队战士的差。我开玩笑,比我儿子大学里的学生宿舍干净好几倍。
厕所与洗涮用品都在门前的类似阳台的上。整个房间绝对是一尘不染,一丝不乱。
每人的床上贴着各犯的标签,我看过的三个房间,刑期一般在四至七年间,以盗窃犯居多,其次是毒品、受贿。奇怪的是没看到一个强奸犯。
当我们在礼堂坐下来后,我给尿憋坏了,赶紧问一下管理人员,在他带领下,找到厕所,正看到厕所门外的大厅内规规距距坐着二犯,猜想一定是狱方给我人找的现身说法者。
果然,那狱方书记客套话之后,告诉我们,正是为我们找了曾在银行工作过的人犯现身说法。
第一个上来的,姓房,原是苏州中行的,56岁了,这人曾参加过自卫反击战,是苏州中行的中层,语言流利,阴阳顿挫之中多少还都带有昔日的官腔故韵。谈到辛酸处,尽显人间悲哀。不知道他的讲稿是不是通稿,但是语调中还是听得出其对家庭子女及父母的卷怜。
第二个年纪稍轻些,三十左右,透出一脸精干,原是无锡交行的,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判了十四年。听他讲半天,话筒音质不好,听不怎么真切,不过我还是听懂四个字:渴望自由。
出大门时,我们仍然要在大门过道排队点人,可见管理是严格的,猜想要是发我们的牌丢了,可能麻烦真的大了。
驱车离开监狱时,我又不由自主地回头看一下监狱那二扇灰灰的大铁门,感叹同样是阳光下,但这道铁门隔绝了隔绝了高墙内外之间的联系,阻隔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与家人的团聚.
最直接的感受是,监狱并不象传说中的可怕,相反现代的监狱对犯人实行人性化管理,很有人情味,条件比想象的要好得多。
不过那高墙内,到处是探头,一切都处在监控之下,一切活动都处在命令之下,可见自由是最重要的。思想与行动上的禁锢,比物质上的贫乏更可怕。
坐在车上,胡思乱想,同样理解那里的工作人员,也慢慢理解四姐当年为什么放着在监狱工作,物质条件那么优越,还坚持要调离警种了。在这样一个压抑枯燥的地方,犯人不麻木,工作人员也麻木了。
又开始理解,为什么我们一到,狱方那么多人出来接待陪同,其实不是人家隆重客气,而是这么一个外界人员罕至的地方,突然来一群不相干的人,多少会给他们带来些许社会交流信息。理解他们!
18:27 2011-6-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