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杲昃”

(2007-11-02 12:43:29)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人文/历史

方言

杲昃

扬中

泰州

俚语

分类: 家乡的事
 
 家乡“杲昃”

文/大河奔流

    他乡遇故知,遇的便那份乡情、乡音的亲近。
    偶与一乡党相遇,不知不觉便聊起家乡话来。
    在我老家扬中话中,频率出现最高的二个字便是“杲昃”,念gǎozi。也就是通常说的“东西”的意思。
    这位老乡却浑然不知,我便笑曰这乡党不是正宗的。乡党承认少小离家,至今乡音已改,算不得地道了。
    这也难怪,我初来这个江南时,普通话说的不好,常常不知不觉的带出杲昃二字,当地人虽然知道这二字的来历,但是却不认同,时常的拿这二字取笑我,口语含嘲弄、岐视的意思。
   “杲昃”并不是扬中语言的专利,本质上属泰州方言,也就是泰州、扬州一带泛泰地区的俚语。扬中岛建县历史与美国差不多,时间不长,移民大都来自泛泰地区,语言自然也就保持了泛泰地区方言。因泛泰地处江北,相对富庶的江南经济比较落后,因而江南人听到杲昃二字,便知是江北三泰的,口语中便含嘲弄苏北乡下人的意思。
   其实仓禀实而末必就知礼节,笑人的人也末必就有文化。要知道,杲昃二字,包含着深奥的方言训诂学。
    这二字源于《诗》与《易》。《诗·卫风·伯兮》中有“杲杲日出”,形容太阳的明亮;从字形结构上看,就有点会意的味道,日至木上,东方日出了,跃上树头,光照人间;昃字出于《易·半》:“日中则昃”,意为太阳升到正中,便开始西斜。
    而“东西”代表物事则与儒家人物有关,较近的传说便是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故事。相传朱老夫子有次外出,见到盛温和手中提着篮子,便问他去干什么,盛答说“买东西”,朱熹笑着说:“为什么不买南北呢?”盛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一类之物,我这篮子可以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我这篮子装不得。因此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朱老夫子觉得有道理,便把东西代表物事推而广之了。
   泛泰地区的先民大都来源于安徽,而安徽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自然来自程朱理学的后辈们也爱咬文嚼字,移民泛泰后,恐被当地土著瞧扁了,多少带点文人气息,觉得东西二字也太直白了,便用“杲昃”代替了“东西”。扬中人大多来自泛泰地区,地理位置与泛泰地区一衣带水,说着“杲昃”也不足为奇。
    当朝天子讲的便是泛泰普通话,要是国是活动中突然冒出一句“杲昃”来,相信没二把涮子的翻译还真的翻不出原意。
   故而家乡“杲昃”虽是俚语,但绝不是村野俚语,相反却是有着较深的儒学渊源。

二00七年十一月二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