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人命根子的河蟮(上)
文/大河奔流
春天的雨下的快,停的也快,雨后的苗圃,草木得到雨水的滋润,叶茂枝盛,花儿开的格外鲜艳。在这美丽之下却有一种生灵,在痛苦挣扎。
这个小生灵就是蚯蚓,不知什么缘故,这个平日藏匿地表下的的弱小生灵在雨后要纷纷钻出,爬出地面,毫无保护地裸露在潮湿地面,无力地瘫软在水泥地与硬地表皮上,它的样子非常丑陋,盲眼,没有四肢,靠着身体的蠕动来完成痛苦的移动,天生缺乏逃脱的本领。如果得不到机缘的巧合,迅速重回阴湿的地表下,这个小生灵在阳光一出来,一会就将风干结束生命。
上初中的儿子从小对昆虫有所偏爱,对蚯蚓颇有研究。很专业的告诉我,蚯蚓也叫“地龙”、“曲蟮”。在我们江南一带最常见的蚯蚓是环毛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身体柔软,长长圆圆,由多个体节组成,体表富有粘液。体节上生有刚毛,蚯蚓就是靠刚毛钉住地面以及体壁肌肉的舒缩,身体波浪式的向前蠕动。它的感觉器官不发达,没有听觉,眼也已经退化,只有感光细胞,但对光的刺激有敏锐的反应。当身体受到损伤后,再生能力比较强。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能使土壤肥沃。
说到蚯蚓的再生功能,儿子神采飞扬,指着一条长长身体上有个环形半透明节疤的蚯蚓对我说“这条蚯蚓就经历过再生。”说着,用一块锋利玻璃块,挥手一刀将蚯蚓拦腰斩断。
只见那两截蚯蚓痛苦地扭动作,似乎承受着剧烈的疼痛,当我正准备大骂儿子时,他却诤诤有词说“不能为它的表象所迷惑,我是在帮它涅槃呢,不用多久它就是二条不同的完整的个体了,它从一条到二条现在就是四条生命了。”说完儿子就把蚯蚓用松土盖到地表下。
这场看似的悲剧并未终结,却有个出人意料的喜剧结尾,一时间我倒无语起来,对蚯蚓再生功能我也是深信不疑的。
我对蚯蚓的研究不多,我的家乡管这小东西叫河蟮,小的时候在农村,只知道青色的大河蟮可以钓蟹、钓黄鳝,小的红色河蟮可以钓鱼。没有儿子生物课上学的透澈,看儿子一脸的得意样,我突然问他一句:“你知道河蟮有毒吗?”
“没毒!”儿子很坚定的回答。
“有毒,而且还非常大。”我这样告诉我儿子,儿子坚决不信。
我给他讲起一个故事。
(未完待续,精彩的在下集哟)
二00六年五月十二日
我参加博客大赛了,
恭请各位顺手把鼠标移到下面点击一下,
投我一票啊!
谢谢支持!
想看大河奔流的尊容请点击这里:
看完后想投我一票也请点击这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