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
文╱大河奔流
有个朋友问我何为“觅渡”?怎样理解“觅渡”。
咋听,觉得是件很容易事,觅是寻找的意思,渡就是渡口,连起来也就寻找渡口的意思了。这个解释显然不是朋友需要的答案。
我问他问这个问题的用意是什么?他说觅渡小学最近在搞一个关于“觅渡”的理念教育,这样说就难怪了。
那觅渡小学是秋白先生的故里,瞿家的旧祠堂隔壁。祠堂前原先有一条河,叫觅渡河,觅渡就此得名。秋白先生就是从这个渡口出发,但是最终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
胜利之路。秋白先生尽其一生都在“觅渡”救国,但是他至死都没找到“渡为何处”。如此而言这问题对几岁的孩子而言也就大了些。
当然,出题人初衷绝不是要学生象秋白先生一样,觅渡革命理论。
沉思良久,理解这二字是极难的。
觅渡,从人生意义上理解,是人在寻找一个渡向幸福彼岸的船,然而,什么是幸福?渡在何方?终其一生,我们也未必就明了。也许,觅渡的本身就是一种艰难理解的过程。
再回到出题的源点,弄清楚目的就好理解了,那就是教育本身。关于教育问题,我是不懂的,但是从家长角度的思考这问题就容易些。窃以为觅就是思维,渡就是方
法,教师与学生都是在觅渡,只不过目的不一。这是教师与学生教育相长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的。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提倡引导与启发,使学生加强自力锻炼,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攻关能自勉的主动境界。”这就是觅。
教育者的意愿希望从学校的出处的孩子,都能掌握觅的方法,懂得了这个觅的过程,渡也就不难找了。渡是目的。
“觅渡”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过程,是痛苦的,深奥的,也是充满希望的。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我们的希望是孩子自己将来能不断迸发觅渡的火花,从而来推动社会的进步,改善我们的环境,改变我们的生活。
这样理解又大了点过了些。回个头我还是现实地陷入沉思与暇想。
我仿佛看到日暮时分秋白先生家门前的河边,一个老翁撑一支竹蒿,引渡过往的来客。来的去了,去的来了,来去的中间只有那潺潺的流水、长长的竹蒿伴着他,终
有一天他也将老去,又有人接过他的竹蒿继续撑着来往的渡客,那觅渡过河的人就是我们自已和我们的孩子。
2006010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