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2009-01-12 14:05:02)
标签:

宗教

上清宫

天师

道教

夏言

分类: 人在旅途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首,左拥象山,门对泸溪,面云林,枕台石,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下马亭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道教受到统治者的青睐

  上清宫是历代统治阶级,封建帝王加强统治的折射反映。历代的封建王朝,为借助神为巩固地位,不惜耗费巨资,一次又一次地对上清宫进行修建和扩建。仅元朝忽必烈至元二十二年起到顺帝二年,期间计有51年,就先后五次拨银赐钱对上清宫进行修建和扩建;明朝朱元章称帝前一年(1367年)至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先后七次较大规模对上清宫进行了修建和扩建。至清雍正九年以后,不再有修建的记载。经历代的修建和扩建,上清宫不讼是建筑规模,还是占地面积,不论是总体之雄伟,还是局部之精美,不论是统治阶级拨银之数量还是建筑的等级,都当之无愧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宫”。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个景区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群构成了龙虎山风景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棂星门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上清宫位于贵溪上清镇东端。该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名曰天师草堂。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自汉中迁还龙虎山,改天师草堂为传篆坛。唐会昌年间(841-846年),改名真仙观。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敕改上清观。正和三年(1118年)名上清正一宫,简称上清宫。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样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上清宫是历代张天师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祀奉道教教祖太上老君之地。唐代开始修建殿宇,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形成规模巨大的上清宫。有福地门、九曲巷、下马亭、午朝门、钟楼、龙虎仙峰、玉门殿、东隐院及元、明石刻等珍品。东隐院在上清宫院内东侧,是龙虎山上清宫的一座著名道院,创建于南宋宁宗年间(1195-1224年)。元代初期,因该院道士张留孙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特殊礼遇,东隐院亦声名大振。现东隐院为明代建筑,有门屋一间,正厅三间,左右丹房各四间,后厅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院墙外设有“善恶分界”和“神树将军”等古迹。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鼓楼

 

《水浒传》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对大清宫的描写

太尉看那官殿时,端的是好座上清宫。但见:

  青松屈曲,翠柏阴森。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虚皇坛畔,依稀垂柳名花;炼药炉边,掩映苍松老桧。左壁厢天丁力士,参随着大乙真君;右势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发仗剑,北方真武踏龟蛇;权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后列三十二帝天子。阶砌下流水语谩,墙院后好山环绕。鹤生丹顶,龟长绿毛。树梢头献果苍猿,莎草内衔芝白鹿。三清殿上,呜金钟道士步虚;四圣堂前,敲玉磐真人礼斗,献香台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将瑶坛,赤日影摇红玛淄。早来门外祥云现,疑是天师送老君。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钟楼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香樟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上清宫位于贵溪上清镇东端。


  上清宫是历代天师举行重大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它源于祖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炼丹时居住的“天师草堂”。汉末,第四天师张盛在其遗址上建“传录坛”,其后有迁址和扩建及改建。唐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赐额“真仙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敕改“上清观”。仁宗元圣年间迁于龙虎山之南,后二十八代天师张敦又重建,但均无查考。宋崇宁年间,由龙虎山之南迁建于倪亚镇招宾里(现址),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升上清观为“上清正一宫”。元至元三年(1310年),敕名“大上清正一万寿宫”。到清代康熙年间(1687年),康熙赐御书“大上清宫”匾额(简称上清宫)至今。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清吟恬淡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伏魔之殿 

  伏魔殿是张天师关押妖魔的地方,大门两边黄布上的图就是太上老君赐给张天师的水火阴阳镇妖符。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镇妖井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最长的道派,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百神授职之所”的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道教兴盛时期曾建有九十一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二十四殿,三十六院。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笔下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

《水浒传》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对镇妖井的描写:

真人等惧怕大尉权势,只得唤几个人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锤打开大锁。

  众人把门推开,看里面对,黑洞洞地,但见:昏昏默默,杏奋冥冥。数百年不见太阳光,亿万载难瞻明月影。不分南北,怎辨东西。黑烟召霄扑人寒,冷气阴阴侵体颤。人迹下到之处,妖精往来之乡。闪开双目有如盲,伸出两手不见掌。常如三十夜,却似五更时。

  众人一齐都到殿内,黑暗暗不见一物。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人把点着,将来打一照时,四边井无别物,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跌坐,大半陷在泥里。照那碑阉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篆,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却不是一来夭罡星合当出世,二来宋朝必显忠良,三来凑巧遇着洪信。岂不是无数!洪大尉看了这四个字,大喜,便对真人说道:“你等阻当我,却怎地数百年前已注我姓字在此?‘遇洪而开’,分明是教我开看,却何妨!我想这个日王,都·只在石碑底下。汝等从人与我多唤几个人工人等,将锄头铁锹来掘开。”真人慌忙谏道:”大尉,不可掘动!恐有利害,伤犯千人,下当稳便。”大尉大怒,喝道:“你等道众,省得甚么!卿L分明凿着遇我教开,你如何阻当?快与我唤人来开。”真人又三回五次禀道:“恐有下好。”大尉那里肯听?只得聚集众人,先把石碑放倒,一齐并力掘那石龟,半日方才掘得起。又掘下去,约有三四尺深,见一片大青石板,可方丈围。洪大尉叫再掘起来。真人又苦享道:“不可掘动!”大尉那里肯听?众人只得把石板一齐打起,看时,百板底下却是一个万丈深浅地穴。只见穴内刮刺刺一声响亮,那响非同小可,恰似:

  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力士施咸,飞锤击碎了始皇辇。一风憎折于竿竹,十万军中半夜雷。

  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上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众人吃了一惊,发声喊,都走了,撇下锄头铁锹,尽从殿内奔将出来,推倒撷翻无数。惊得洪大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上。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太尉间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这个缘由。有分教:一朝皇帝,夜眠下稳,昼食忘餐。直使宛予城中藏猛虎,萝儿洼内聚神蚊。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前面的字不认识,背面写的是遇洪而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上清宫虽受历代封建统治的崇奉和重视而累有修复,终难逃于无情的水火之灾。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不慎失火,殿宇道院化为灰烬,仅存福地门、下马亭、午朝门、钟楼、东隐院和福地门前的三座碑亭。十年内乱破“四旧”,又将上建筑物全部折毁,东隐院因作民房而幸免于难,仅存。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该宫始建于东汉,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我国古代在敬天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之一。现在的大上清宫都是最近修建的。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高大巍峨的殿宇式大门-福地门,门上的对联为“福地那容凡客到,仙源未许俗人窥”,倒有几分威严气势。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福地门,前面是泸溪河 

 

    昔日上清宫,选址于“九龙集结的”的“莲花”宝地,左拥象山,右注沂溪(上清河)、面临“云林”,枕台山,占地约15万平方米,规模庞大,气势雄伟,仿皇宫建筑格局,殿楼之华丽,在中国道教史上绝无仅有。据对有关资料统计,龙虎山在唐、宋、元、明几个朝代,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道观、三十六道院、大殿12座。有关上清宫古代的宗教活动情况,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水浒传》第一回有详尽的描写。据有关资料查考,上清宫塑有天神地祗、南星北斗、三十六天将、二十八宿星、六十甲子等神像数百尊,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神灵世界最高领导机构──“百神受职之所”,实乃全国道教活动的中心“道都”。“昼夜常明羽人国”,是道士的乐土。整个建筑布局呈“八卦”形,重檐丹槛,彤壁朱扉,显示出道教宫观建筑的独特风格。私第建筑尤为豪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有封建王朝的“大府第”之一,其地位、其名望、其壮观,俨然是“龙虎山中宰相家”。院内豫樟成林,古树参天,绿树红墙,交相辉映,还有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古钟、古碑等众多文物,尤其那千年罗汉松、青翠欲滴,世所罕见,堪称“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夏言墓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夏言墓前的香樟树,得有几百年了。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大上清宫——龙虎山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