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山天下第二泉

(2008-04-29 17:29:59)
标签:

休闲

分类: 人在旅途

惠山泉为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无锡令敬澄所开凿。惠山的得名是因为古代西域和尚慧照曾在附近结庐修行,古代"慧"、"惠"二字通用,便称惠山。由于惠山有九个山陇,盘旋起伏,宛若游龙飞舞,故称九龙山。无锡惠山,以其名泉佳水著称于天下。最负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

 

 

惠山天下第二泉
 
    有一老太太在栏杆上坐了一上午,打毛衣真入神。
 
 
 
惠山天下第二泉
 
   下池,水从石螭吻中流出。水中有金鱼游动。

苏轼有首诗,叫《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 逢山未免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 半岭松声万壑传。

 
 
 
 
惠山天下第二泉
 
漪澜堂,费新我左手书。
 
 
 
 
惠山天下第二泉 
 
    此泉共有三处泉池,入门处是泉的下池,开凿于宋代池壁有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杨理雕刻的龙头。泉水从上面暗穴流下,由龙口吐入地下。
 
 
 
 
 惠山天下第二泉
 
雪芽为我求阳羡。
 
 
 
 
 惠山天下第二泉
 
乳水君应饷惠泉。
 
 
 
    苏轼在任杭州通判时,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至七年(1074)五月之间,来无锡曾作《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独具品泉妙韵,诗人似乎比喻自己已羽化成仙,身携皓月,从天外飞来,与惠山钱道人共品这连浩瀚苍穹也已闻名的人间第二泉。
 
 
 
 
惠山天下第二泉
 
    在二泉亭,嵌着元代书法家赵孟题写的“天下第二泉”各五个大字石刻。二泉分上、中、下三池。
  
 
 
惠山天下第二泉
 
   上池是八角形,为泉源所在,水质最好,水甘甜。亭内和亭前有两个泉池,相传为唐大历末年(779),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分上池与中池。上池八角形水质最佳。据《惠山记》载:“活水细流,澄澈可爱。”两池都是石底,青石围栏,上池四周石栏磨得十分光滑,特别是提脚踩的位置,石栏深陷成几个缺口,是近千年以来,人们取泉煮茶的纪录。宋高宗赵构南渡,曾于此饮过二泉水,后筑二泉亭,故顶饰双龙嬉珠,题额“源头活水”。
 
 
 
 
惠山天下第二泉
 
    中池呈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据传,此洞隙与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寻水时发现的,故又称其为“冰泉”。
 
 
 
 
 
惠山天下第二泉
 

漪澜堂的影壁上,清代书法家王澍题写的“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石刻。

 
 
 
 
惠山天下第二泉
 
 若冰洞
 
 
 
 
惠山天下第二泉
 
九曲清流注入中池。
 
 
 
 
 
 惠山天下第二泉
 
 
瀹茗
 
 
 
 
惠山天下第二泉
 
    陆子祠,祠陆羽,里面是景徽堂。

  陆羽因访友来到无锡,住在惠山寺,著有《惠山寺记》。他又品定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第一泉是庐山康王谷洞帘水),惠山泉因此得以名扬天下。陆羽还在惠山种茶,写了著名的《茶经》流传于世,书中介绍茶的栽培、焙制甚详。唐代张又新亦曾步陆羽之后尘前来惠山品评二泉之水。在此前唐代品泉家刘伯刍,亦曾将惠山泉评为“天下第二泉”。

 

 

 

 
惠山天下第二泉
 
    由陆子祠东面的台阶上,可观看远处的龙光塔。
     
 
 
惠山天下第二泉
 
     云峡。
    唐武宗会昌(814--846)年间,宰相李德裕住在京城长安,喜饮二泉水竟然责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驿递方法,把三千里外的无锡泉水运去享用。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讽喻道:

  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惠山天下第二泉
 
 
万卷楼
 
 
 
惠山天下第二泉
 
二泉大门,应为砖雕
 
 
 
 
 
惠山天下第二泉
 
陆子祠东面的砖墙。
 
 
 
 
 
惠山天下第二泉
 
人去鸟来,似与山人相乐。
 
 
 
    每年秋季阴历七月半的晚上,一轮皓月就会倒映在池中,是天然的“二泉映月”。
   历代名流对惠山泉均有很高评价,褒奖惟恐不及。其中不乏为惠山泉屈居第二泉而鸣不平之作。明代有位镇江知府,尽管被誉为天下第一泉的中泠泉就在他的辖区之内,但他还是认为第一的桂冠应该让给惠山泉。诗人王世贞也吟出:“一勺清泠下九咽,分明仙掌露珠圆;空劳陆羽轻题品,天下谁当第一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