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旅: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 分类: 足迹 |

唐县是唐尧的故乡,抗日战争时期是晋察冀根据地的一部分,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其中最著名的是两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和柯棣华的故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北方敌后,国民党势力大,共产党实力弱。当时我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北方主要是八路军,共三个师。与敌人的实力相比,差距巨大,所以形势很艰难。朱总当时写信向世界各国共产主义人士请求支援,白求恩和柯棣华就是在当时的形势下国际共产主义派遣到中国来的。当时最缺的就是医疗人士和设备药品,所以国际援助就以此为重点。
白求恩是加拿大人,在来华之前就已入党,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曾经参加过西班牙反抗暴政的内战,失败后回国。后来被派遣到中国,支援中共的抗战。作为一个外国人,把中国反抗侵略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事业,就像《纪念白求恩》中所说: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不求富贵,不求回报,一心一意救死扶伤,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白求恩精神成为那个时代激励人们战斗奋进的一股巨大动力。
柯棣华是印度人,是当时印度派遣到中国的医疗队一员。石家庄目前的白求恩医院前身就是他牵头组建,因此被认为是白求恩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在惨烈的战斗中,后勤、医疗都至关重要。尤其是医疗,如果救助及时,可以挽救无数人的生命,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因此领导们也特别重视医疗条件建设,而来自国外的帮助是最大的助力。柯棣华是在中国入的党,并且在中国结婚。可惜柯棣华因工作繁重,积劳成疾,最终没能返回祖国,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土地上。
戎马倥偬,两个人虽然都在为中国革命工作,并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但并没有见过面。两个人都牺牲在唐县这块土地,成为唐县红色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隆重修建了墓地,并号召广大党员群众向他们学习,后来遭到了日本人的破坏。现在二人的墓移建到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接受人们的敬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