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旅:北京鲁迅博物馆
| 分类: 足迹 |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虽然有一些人试图抹黑,但也只是一些杂音而已。鲁迅的一生,处于中国从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变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爆发,各种思潮涌动,而他用自己清醒的思考、犀利的语言,剖析当时的社会现实,为人们开出一味味苦药。
从少年时的绍兴,到青年时外出求学,东渡日本,在北京任职居住,辗转在南方各地,最终晚年定居上海,鲁迅的足迹遍布当时的热点地区。对鲁迅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地点是绍兴、北京和上海。作为出生地和度过少年时光的绍兴,他的散文中多有描述。上海作为当时文化中心,聚集了无数文人,而鲁迅成为其中的核心,上海也成为他埋骨之地。北京是他壮年时期任职、任教的城市,也是他文学生涯的起点,有着重大意义。
展览的主要内容是鲁迅生平,全面详尽地介绍了鲁迅一生的经历。跟随讲解员的解说,了解了鲁迅是如何从一个旧式家庭,逐渐接受新思想,转变成为一个文化斗士的过程。人无法离开历史环境,人们常说人可以创造历史,其实更靠谱的说法是历史造就了人。鲁迅的伟大不是一句话、一件事,而是其整体,包括其著作、言行等。评价一个人,要从整体来看,同时又要看其在重大关键时刻的所作所为。很多研究鲁迅的人,越深入越感觉其风骨,鲁迅的形象越高大。
鲁迅在北京曾经换过几次住所,目前保留最好的就是被称作鲁迅故居的这处房产。故居面积并不大,但却有无数近代文化名人来访、留宿。在略显狭窄的房间里,鲁迅写下了很多精彩的作品。鲁迅写作的小房间是在正房后面接出来的,就是著名的“老虎尾巴”。被人津津乐道的“两棵枣树”就在窗外,但是在别人的院落里,如今已经枯死,不见踪影。鲁迅在这里只住了两年,然后就去了南方,并在上海度过人生的最后十年。但其家人一直住在这里,包括其原配夫人朱安。
鲁迅桀骜的面容和身影,永远矗立在那个时代,成为一座丰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