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旅:北疆博物院
| 分类: 足迹 |

北疆博物院是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北方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也是中国建立时间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北疆博物院由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桑志华创建,地点就选在当时的法租界,今天津外国语大学院内。丰富的藏品,古旧的建筑,堪称中国早期博物馆的“活化石”。
西方社会教会势力曾经无比强大,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资本主义对外扩张、侵略,很多时候是传教先行,中国人应该深有体会。明清以来,很多西方传教士怀揣各种目的,踏上这片“神秘”的国土。在西方,教育曾经被教会垄断,就像佛教寺院一样,这些以宗教为名的组织,几乎垄断了教育,垄断了知识的传播,也就垄断了权力。很多被派出到国外的传教士都身负“异能”,天文,地理,术数,文学,绘画,建筑,医学等,无所不有。桑志华就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一个古生物学家,他知识渊博,所以也被称作博物学家。当时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社会局势比较平稳,对古生物的研究较多。北方黄河流域因局势动荡研究较少,于是他提出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主要研究地区的计划,并得到法国政府和教会的认可,提供了资助。他借助法国人的身份,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走遍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备受赞誉。为了研究需要,他牵头成立了北疆博物院,是当时享有国际声誉的博物馆和研究机构。
河北,内蒙,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藏高原,都是其足迹所到之处。因为中国当时在这方面的研究很落后,所以桑志华的很多研究都具有开创性质。其研究成果对于后世的研究者助益良多,后来中国在此行业内的大师对桑志华的评价都很高。甘肃出土的打制石器证明中国存在旧石器时代,泥河湾遗址和古人类的发现,“河套人”牙齿的发现,都具有重要价值。
北疆博物院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集动物、植物、地质、古生物、古人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的藏品达40多万件,居国内同类博物馆之首,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抗日战争爆发后,桑志华回国,博物院进入文物保管、维持期。后来在此基础上成立天津自然博物馆(现在已建新馆),也是鼎鼎大名。
上世纪初叶来中国“探险”的外国人特别多,基本都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们搜罗中国各种宝物,成箱成箱地运到国外,其本质都是掠夺。像桑志华这样,以学术研究为主要目的者,凤毛麟角。有些人虽然在西方人的眼中是“英雄”,功成名就,但中国人并不认可。有些人为中国人做出了贡献,懂得感恩的中国人不会忘记,称他(她)们为“中国的老朋友”。希望中国能多一些“老朋友”,而不是所谓的“英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