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旅:正定元曲博物馆

分类: 足迹 |
总结中国的文学史,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高度凝练的概括,虽简单却非常准确。元朝持续时间不长,但元曲的名声以及对于后世戏曲的影响无远弗届。戏曲的雏形很早就有,宋朝时勾栏瓦舍中就有类似的演出,但还没有成形,到元代才蔚为大观。
元曲大致可以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类。散曲就是一首首单独的曲子,跟宋词类似。杂剧则是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戏出,通常包括多幕(4幕),每幕中包含多首曲子,当然还有念白。文艺的发展都与社会环境关系紧密,到了某个阶段,所有条件齐备,自然而然就发生了。元代对于汉人来说是被异族统治,汉人地位低,志不得伸,所以寄情山水、寄情诗词歌赋、寄情书画,在各种文艺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世界是平衡的。元代的统治中心在北方,元曲的发展也有南北之分,当时北方发展更好,元曲四大家中有三个是在北方。而在北方,正定是一个元曲创作的中心,作家辈出,其中最优秀的代表是白朴。
白朴生于离乱之世,祖籍是山西,少时跟随大文学家元好问流落到山东,六年后才重新与家人团聚。白朴有很深的文学功底,但他拒绝了朝廷的招揽,一生不仕。他一生创作了多部元杂剧,其中最出名的有两部《裴少俊墙头马上》(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因为不在官场,所以思维不受束缚,可以更好地反映普通百姓的想法。
博物馆面积不大,原为马家大院,建于民国期间,前后三进。展陈的内容也不是很丰富,以图片和文字介绍为主。展览简单介绍了戏曲的发展历史,重点介绍了正定元曲作家群的情况,对于元曲的宣传和普及很有好处。至少我就第一次知道,元曲分为“末本戏”和“旦本戏”,区别就是剧中只有末角唱或旦角唱。常逛博物馆,总会有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