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五年级作文阅读亲子 |
分类: 阅读作文微体会 |
孩子不喜欢阅读,课外书读的少而导致写不好作文,对于这样的话语家长们基本上都能表示理解,并转而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去阅读。可是还有一种声音偶尔会响彻耳边:“我家孩子也阅读了不少书,怎么还是写不好作文呢?”对于这个疑问,我在不久前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我选取四位不同的典型说明一下,其中三位是四年级男孩子,一位是五年级女孩子。这四位除第三位男生,其他至今仍在我的课堂里努力学习写作文。
我要说的第一位叫小凡,归纳为“假阅读现象”。小凡最喜欢看的书是各类漫画版,还有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据他爸爸说,他特痴迷《三国演义》,看了一遍又想看一遍。我想,既然看了那么多遍,应该会讲很多三国故事吧。我遇见小凡,便特意和他聊起这本书里的经典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长板坡之战、赔了夫人又折兵、败走麦城等等,我发现他虽然知道每个故事说的是谁,但对于故事情节却没有办法简单地表述出来,可谓知之甚少,知之甚浅,就算是读了好几遍《三国演义》,可能每次阅读都是属于蜻蜓点水式阅读。我又随手从包里取出几本随身携带的国际大奖小说递给他,对他说:“你随便翻看一下,看喜欢哪本书,回头叫你爸给你买”。我便招呼其他孩子去了,但我还是在用余光关注他的读书状态,只见他翻看每本书都很快,并没有沉浸到文字里面去,也没有习惯去认真读一下主要内容和前言。很快他就把几本书都翻完了,走过来很礼貌地递给我,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很含糊地答道:“都还可以吧。”我知道他是敷衍了事,没有再继续问他了。后来有一次写读后感这个作文题目,令我倍感吃惊的是,他竟然没有写《三国演义》读后感,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没什么好写的。对于自己这么喜爱的书竟然没有感想,我彻底无语。我和他爸爸做过一次认真的长谈,他告诉我,小凡看书不求甚解,好看的地方会多看一眼,不好看的地方就大段大段地跳读过去。我于是问小凡的爸爸:“你知道有哪些是他认为好看的地方呢?”小凡的爸爸摆摆手回答,平时还真的没有认真关注细节,只知道他非常喜欢看《三国演义》。很显然,几乎找不到他感到好看的地方,小凡根本就没有真正走进阅读城堡,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就算是读了一百本书,也是收获甚微。我跟他爸爸说:“小凡虽说已到四年级,但还属于阅读入门级别,要从最基础的出声朗读开始训练,就从他最喜欢的《三国演义》开始吧,要做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故事情节哟”。
第二位出场的是小风,归纳为“错位阅读现象”。小风的妈妈说,从一年级开始,就很关注小风的阅读和写作,还记过一段时间的日记呢。至今已读了不少名著,包括四大名著,青少年版的国际大奖书籍,连曹文轩的《草房子》和《青铜葵花》,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全部读完了。小风看起来比较阳光,说起自己读的这些书,也很得意。但一谈到作文,他的头就大了,一个小时能挤出300个字就已经很不错了。他妈妈似乎更着急,很迫切地向我寻求良方。我问小风,能看懂这些名著吗?他轻松自信地回答:“能看懂呀。”我很怀疑他所谓的“懂”和我理解的“懂”不是同一个意思,因为我那五年级的女儿(可自诩为阅读达人了吧)都很难读懂这些“深奥”的书,他就能轻松超越?当然,我也没有深究他是否真的看懂了。我只是建议他妈妈跟着我和女儿一起去图书馆选书,我帮他选了一些和年龄层次相适应的一些书,希望他能真正读“懂”手中的书。我还告诉他妈妈,要想同时提高作文能力,还要养成摘录好句段和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我在学生面前称为采蜜和酿蜜工作,因为我们都是勤劳的小蜜蜂嘛)。
第三位隆重登场的是小恒,归纳为“注意力现象”。这位小恒确实看过不少书,而且书里面的故事情节也能简单复述出来。有时候,我在课堂上列举一些名著上的人物和典故,他竟然也知道,说明平时有很多积累。但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安静不下来,周围哪怕一点儿响声或者特殊的味道,他都要好奇地搜寻一阵子。无法集中精力把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口气写下来,往往他的带头好奇,还影响班上其他同学的学习。他基本上都是到临下课的时候,才勉勉强强挤出来一篇文字,其数量和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最后投射到作文成绩上,就和阅读能力大不相称了。他妈妈起先怀疑孩子患了多动症,就跑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一切正常。他妈妈心头一松,就随其自然了,没想到,孩子到了四年级,还是安静不下来。我建议他妈妈上一对一的课程会更好一些,至少没有其他孩子和他一道起哄,也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但大部分有“注意力现象”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课堂激励来引导。
第四位出场的是非常可爱的小女生,名叫小雯,我称之为“信念危机现象”。小雯特喜欢阅读,真可谓是博览群书啊,但她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就是懒散,不愿意付出劳动。这也和她从小受家人溺爱、家境好有直接关系。她认为阅读确实是一种享受,而写作文却需要动脑筋,会死掉很多脑细胞,太费劲了。她之所以来上我的作文课,不是她自己所愿,而是被妈妈逼上梁山来的,没办法,能混则混吧。对待这类学生我备有一招,就是“感化”,让她感到写作文很有意思,渐渐地认为自己有写作的天赋,她才会用心去写。
以上四个典型代表着四种不同的情况,要区别对待。我通过这次调查发现第一种“假阅读现象”和第四种“信念危机现象”比较普遍,需要引起家长们和老师们的重点关注。
敬请关注12月20日腾讯公开课《借作文传递快乐》
http://ke.qq.com/cgi-bin/courseDetail?course_id=30937
欢迎关注近期茄子作文直播课程《9堂课让作文出“趣”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