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入学恐惧上学自主型学习计划育儿 |
分类: 守望成长微教育 |
(文中的小兰是化名)
场景一:小兰正在专心致致地玩玩具,妈妈走过来关切地问道:“小兰,你应该收收心了吧,马上就要开学啦,上学以后可就要一门心思学习哪,学习是很苦的哟,你有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呀?”小兰于是在心中搭建起“学习=吃苦”的思想准备。
场景二:小兰做暑假作业的时候老想着玩,于是粗心大意做错了好几道题,被妈妈发现了,狠狠地批了一顿:“看上学以后,老师怎么收拾你。”也正巧在上个学期,小兰在学校里确实有好几次由于作业完成得不好,被老师批评了多次,今天正好被妈妈一提醒,勾起自己的伤心事,她在心中暗暗咒骂道“讨厌的作业,我讨厌去上学”,于是,潜意识里患了入学恐惧症。
场景三:妈妈在暑假里并没有想到要有意识地加强小兰学习兴趣的培养,而是由着小兰到处疯玩,快开学了,小兰娇气的对妈妈说道:“我还没有玩够呢,我真不想去上学。”因为她感到,上学以后就意味着天天要做作业,做的不好还要挨批,真没意思,哪能象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地玩呢。
从以上的场景片段中,可以看出小兰的妈妈无意间充当起冤大头。
在“场景一”中,妈妈是无意中在孩子心中播种下“学习是很苦的”这样一种理念,使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很累人烦人的事情,这种暗示起着非常负面的作用,其实有很多爱好学习的孩子都有一个学习秘诀,那就是善于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这说明只要心态调整得好,学习并不总是很苦,如果孩子过早地种下“学习是很苦的”种子,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遭遇到挫折,就会感到非常失落,从而强化“学习=吃苦”这个等式。
在“场景二”中,妈妈过于简洁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使孩子改正粗心大意的毛病,反而会使孩子更加惧怕作业,惧怕老师,惧怕上学。
在“场景三”中,妈妈没有充分利用暑假里的大好时光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可惜的,以至于使孩子玩得收不了心,更有甚者,等到入学以后却又采取高压政策,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应对策略:
孩子在过暑假的时候,不能由着性子疯玩,家长要敦促孩子制定“自主型”学习计划,从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最好以两个小时左右为宜,而真正到了入学以后,却要尽可能为孩子减压,至少要保证每天有一个小时自由玩耍的时间,如此这般有张有弛,孩子才不至于过分沉迷于暑假里的清闲,而对学校生活抱有更多的向往和期待。
何谓“自主型”学习计划,就是指学习内容以孩子内心的真实兴趣为出发点。而孩子不太情愿上的暑假课外补习班的学习是不能纳入到“自主型”学习计划之中。
比如琪琪在制定八月份学习计划的时候(是一种粗线条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但不刻意强调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时间和学习方式都可以随意调控),既没有把数学的学习内容纳入进去,也没有写字练习书法的计划,但我为了训练她执行计划的能力和培养学习兴趣,就无所谓这些了,于是她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阅读,包括阅读各类汉语书籍和英语故事书,有时还喜欢给我讲故事,一个接一个。琪琪顺利完成了自己掌控的“自主型”暑期学习计划以后,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她准备在入学以后还要根据学校的课程设计来制订九月份的学习计划,她对入学充满了期待。
另外,家长要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身的闪光点,找到学习中的乐趣,找到学习中的自信,使孩子感到学习的过程也蛮有趣的,蛮有成就感的。如果家长能和孩子把玩和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玩中有学习,学习中有玩,那就最理想不过了。
所以对于孩子犯入学恐惧症,解铃还须系铃人。不过家长也没有必要过于焦急,孩子的自我调整能力是很强,只要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鼓励,在心态上保持足够的平稳,调控好节奏,家里的那只小精灵一定能做到玩的时候开心,学的时候顺心,同时还充满着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激之情,这才是上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