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同样需要规划
(2010-06-24 16:04:10)
标签:
玩育儿 |
分类: 守望成长微教育 |
“玩”同样需要规划
幼儿教育专家建议孩子在童年时期一定要以“玩”为主,我非常赞同,尤其象东子老师甚至建议孩子还要“玩”过小学,要知道东子老师是一位儿童规划专家,他在孩子还未出生的时候,就为孩子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所以东子老师所倡导的“玩”是有规划的“玩”,是有智慧的“玩”,总能玩出名堂,这个和我们大众人士所理解的“玩”有很大差异,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和认同幼儿教育专家眼中那种科学的“玩法”,而盲目跟从的话,势必会导致一无所获,由于孩子的教育是一去不复返的事情,后悔和祈求一切重来都是无济于事,所以同样一个字——“玩”,其后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同一点,那就是“玩”同样需要规划。
孩子“玩”的环境需要规划,“玩伴”需要规划,“玩”的项目需要规划,“玩”的方法需要规划,“玩”的时间需要规划,甚至还要关注“玩”出的心得和“玩”出的收获等等。
其实,帮孩子设计“玩”的规划并不需要象我们规划工作那样严密,那样复杂,很多时候,我们家长都在不自觉地规划和参与孩子的“玩”。
比如,我和琪琪一同商议周末节假日到哪儿去玩,就是一种日常规划,当然琪琪最喜欢去逛动物园了,因为上一次去动物园忘记带一只馒头喂孔雀,还一直耿耿于怀呢,这一次可千万不能再忘了,好吧,我们尊重孩子的意见,就决定去动物园吧玩吧。接着,琪琪又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想约一下好朋友一起去,那就更有意思了,不过,要自己打电话相约哟,于是孩子自个儿拨起了好朋友的电话号码,当得知好朋友也一起去的消息,她激动得一蹦三尺高。既然环境、玩伴、时间和玩的项目(买馒头喂食孔雀、带童书去读、拍照片、看动物表演等)都规划好了,那么就静静等候那个好日子的到来吧,当然在临出发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带上喂孔雀吃的馒头、还有坐的垫子和小凳子、便携式水瓶、水杯、防紫外线的太阳伞,夏天最好再带上两把芭蕉扇,坐下来的时候可以帮助消消暑,还有每次外出必带的消遣书籍等等。回到家以后如果有兴趣的话就在日记本上记上一笔,也算是一件有痕迹的留念,如果感到有点累,不记也罢,但至少可以常常聊起这个全家人都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自然就成了一段时间里亲子交流的资料,这就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所作的一件完整的“玩”“乐”示意图(即“玩”的规划)。
如果需要帮助孩子延续或提升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其实更要对“玩”进行规划,首先务必要慎重选择培训机构,一定要亲自见识一下培训老师的真正实力,并不仅仅要求老师有很好的专业经验,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老师是不是很善于和孩子“玩”,有没有很强的亲和力,其实孩子学习任何知识和提升任何能力都需要兴趣和快乐作基础,即要让孩子感觉到“很好玩”,比如说画画很好玩,唱歌跳舞很好玩,学习英语很好玩,打球很好玩等等。
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一起进行兴趣延伸,比如孩子在画画的时候,可以请孩子教我们画,或者和孩子一起画,一人画一部分,共同来完成一件作品;孩子跳舞我们可以跟着打节拍;孩子捏橡皮泥捏出好的创意作品,就随手拍摄下来留到新浪博客里作个永久纪念等等。
让孩子和培训班里的好朋友之间多交流,包括相约一同出去玩,或者在节日里进行电话问候等等。
其实,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关爱,一种时时刻刻都挂念的心思都是规划的细节,只是其内容有时很凌乱,甚至是杂乱无章,真的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整理,哪怕就是小到陪同孩子玩一把棋,讲个小故事,如果能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底,孩子不但能玩的尽兴,还能从中收获很多意想不到。
有爱心的家长千万不要掉进“玩”的陷阱,因为“玩”不应该是放养的代名词,“玩”同样需要规划,会"玩"就能"玩"出高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