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名企选拔人才反观素质教育

(2010-03-02 16:56:48)
标签:

素质教育

择校

育儿

分类: 守望成长微教育

博文《小学“择校”择什么最重要》关注的是:“择校”需要有眼光;

博文《对于“名校”别押宝太重》关注的是:“择校”需要胆略;

同时择校更需要有底气,本文将从策略角度分析一下如何独辟蹊径,从而化“择校”的被动为主动。

 

我们先来看几例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最看重什么。

第一个案例:唐骏在上海微软任总经理时,曾经招收过很多的工作人员都来自二三流的学校,甚至是偏远地区的学校。他说:“我的要求很简单。第一是学习的能力。大学里学的知识和企业里需要的知识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学习能力强,对工作十分重要。第二是工作的态度。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距不是那么大,我经常把更多的机会给那些善于学习、有进取精神的人,而不是那些自恃聪明的人。在我眼中,学习能力和勤奋精神远比大学和专业出身重要得多”。

第二个案例:张亚勤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创始人之一,他说:人们常常会问,我们选人的标准是什么?我想首先是:诚信——品行和性格。我观察了很多人,有一些人IQ很高,有一些人很会表现自己,但是诚信这个东西可能从5岁左右就成为操作系统或者说是硬件,很难改变。然后是判断一个人的潜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有没有信心。我常常开玩笑说:成功=IQ+EQ+Q。我觉得很多时候心态和幽默感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个案例:美国曼秀雷敦药品公司创立于1889年,产品畅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在曼秀雷敦看来,选人的重中之重是诚信。个人对公司是否诚信,决定了他对公司贡献的大小和他在公司的发展,企业对消费者是否诚信决定了它的市场命运。曼秀雷敦把员工分成四类:第一类是人财,意为财富。这类员工有诚信,对企业忠诚;能胜任工作,有创造力。这种人可为公司带来财富,不仅要留用,而且要重用。第二类是人材,意为木材。这类员工有诚信,但能力不够,需要雕琢才成器。这种人经过培养和培训后可以变成人财,可用。第三类是人才,有能力,但没有诚信,他考虑自己的利益比考虑公司的利益更多,关键时刻背信弃义,损人不利己,待人处事缺少诚意,不能赢得对方信任。这种人基本不用。第四类是人裁,既没有诚信也没有能力,自然是被之列。

第四个案例:德国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但很快就成为全球第四大独立软件供应商。SAP看重人的素质潜力,因为在SAP看来,技术和知识都是可以经过实践来获得的,而人员的素质、品德是与生俱来的,与学历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法国斯伦贝谢公司看中应聘者的团队精神,善于与人沟通,尊重别人,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同他人合作。

英特尔公司在高校招聘时,则更喜欢招收成绩平平但完成过颇有创意项目的学生。

等等。

 

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在选拔优秀人才的时候,都普遍看重诚信、团队精神、自我学习能力、心态等多项软实力,而这些软实力也是目前的很多学生最最缺乏的一种素质,而且都必须在孩子十二岁之前就建构完毕,一旦构建不完善而成为习惯和个性的一部分,就会成为成长中的绊脚石,很多人甚至跌了无数个跟头都没法醒悟。如果我们用一种长远的眼光来展望,所有这些软实力都成为素质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当然也并不是说重视了软实力就可以任意忽视知识和能力等硬实力的培养,只不过这些最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对于知识的获取要着重打造孩子自我的学习能力,即首先需要培养学习兴趣,何况知识的更新速度是极快的,说不定现在学到的知识到了若干年以后已经贬值八成以上了。

所以我个人认为,动不动就教孩子背诵文章是在极大地挫杀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轻易剥夺了孩子的自我选择能力,更不用说培养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了,其实只有真正有心灵感悟的语句才值得去背诵,不然就纯粹是一种应试考试技巧,比如《论语》中的名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想只要是上过学的中国人都会背,但在实际生活中能真正领悟真谛的人还真不多。

所以孩子的素质教育就是钢筋水泥框架,而知识只是砌墙用的砖头,钢筋水泥框架不牢固,而一古脑地往上砌砖头,一开始看起来是砌得挺高挺宏伟壮观,可是一旦遇到轻微的地震或台风就会倒塌,到那个时候再想到进行加固,已经是晚矣。

也许有人会质疑我:你不是教自己的孩子识了许多字,读了很多书吗?

我的解答是:琪琪虽然读了很多书,估计也有近百本童话故事书(不是绘本那种,而是童话故事集那种),但至今也只能会背一首古诗,那就是《悯农诗》,因为这首诗她是真正用自己的心去背诵的,而其他的知识积累完全凭她的个人兴趣,很多都是今天看了明天就忘,我也从来不问她读了这篇故事有何感想,也从不教她如何复述文章,因为世上的知识是学不完了,而所有的这一切学习活动仅仅是为了成功构建她的自我学习能力。她现在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我也有一种无心所获的成就感,这也许就是老子的无为教育法吧(其实是高攀了)。

另外对于诚信的教育,我和琪妈更是要求很严格的,我一直不太赞成孩子是无意说慌从而大开后门这一说法,当然艺术化的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能借用童话故事中的情节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那是最好了,象言而有信,注重沟通和礼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心精神等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须在儿童时期得到精心培育(包括纠偏),而且我总觉得家庭素质教育更为重要,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和知识传授两不误,为孩子真正赢取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