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洋洋走进教课本有可能吗?

(2009-12-11 11:16:45)
标签:

教育

喜洋洋和灰太狼

教课本

育儿

分类: 守望成长微教育

昨天写完博文《让孩子七岁上学的几大理由》,脑海中突然闪出这样一个念头——“孩子这么喜欢喜洋洋的故事,何不把喜洋洋的形象引入教课本(包括学前识字课本和小学课本),从而更加有兴趣地引导孩子识字?”转念一想,我又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感到很可笑,我于是质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思维被女儿“童化”了,看问题变得有点小儿科了。

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个想法当作笑话说给琪妈听,琪妈却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这有什么好笑的,琪琪认识的许多汉字不就是从喜洋洋的故事中得到的吗?现在凡事都有可能,只要有人去真心关爱孩子的未来,怎么不可能?事在人为呢!”是不是琪妈比我的认识更感性,更小儿科呢?

 

这又让我回想起发生在夏天的一件事:

今年暑假很多家长都把孩子带到新华书店去看书,有一天我也带琪琪来这家书店选书,正好看到有一位家长正在数落她的儿子,我一问才知,原来她的儿子下学期要上四年级了,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在暑假里必须阅读规定的十本书中的任意三本,即三个月的暑假每一个月读一本,还要写阅读笔记。我于是看了一眼,其中包括《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四部国产名著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六本外国名著,当然都是简读本,那位家长说:“现在暑假都快过去两个月了,一本书还没读完,正是急死人了,本指望到书店里读书有一种阅读氛围,谁知每次到这里来,他都捧着《喜洋洋和灰太狼》图画书不放,我说这都是小孩子看的书,你应该多化一些时间看看老师推荐的书,他就是不听。”这时,我发现她儿子稍微抬头看了一下我,又转而低头津津有味地看他的《喜洋洋和灰太狼》。我于是对她说,你家儿子看《喜洋洋和灰太狼》是在寻找乐趣,是在放松休息,而读老师指定的那几本书是在完成作业,当然感到倍受压力。

 

我于是认真地坐下来思考这些系列问题,孩子为什么普遍这么喜欢喜洋洋的故事?是情节曲折有趣?文字通俗易懂?文字幽默搞笑?还是图画精美?动画片制作逼真?与孩子的生活很贴近?等等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脑海里旋转。

作为一个普通读者的眼光,我不认为喜洋洋系列故事是一流的读物,论动画片的制作水平远远比不上《小熊温尼和跳跳虎》等国外经典卡通片(琪琪看过《小熊温尼和跳跳虎》的动画片,对看《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不屑一顾可以证实这一点);论图画内容比起现在流行的各类绘本,也完全不是处于同一个档次上;论故事的精彩程度、教育启发作用以及文学内涵等等都是处于很一般的层次上面,那为什么孩子们就这么痴迷呢?

这些不应该引起教育心理专家们的深度思考吗?

说句实话,我在一开始选书也有偏见,专挑选我认为很有教育意义方面的书籍让孩子读,也着实让孩子受益不少,但孩子专注力很是一般,后来我读过相关幼儿教育专著以后,就改进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更看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乐趣和阅读兴趣,所以我就变得非常尊重孩子选书和读书的权力,从她对喜洋洋的系列故事感兴趣开始,就陆陆续续买了好多本喜洋洋的读物,尤其有一套八本的拼音读物,经常拿出来翻看,很主动,而且专注力也变得越来越好,少说也读了不下几十遍了,在为她买的一百多本儿童读物里,这套丛书是她精读次数最多的读物之一。

从阅读效果上来讲,孩子并没有因为阅读这套读物,心灵上受到任何污染或者变得好斗。相反,她对美的认识,对感恩的理解,以及爱憎分明的分辨能力都变得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这里面和父母的言传教分不开,也有其他读物的共同帮助。

 

    其实我写这篇博文,是想引起相关热心人士的深切关注,对于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关于喜洋洋的故事是否能走进教课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研究这种“喜洋洋”的热潮现象,并由此引导儿童心理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引导教课本编写部门思索怎样才能为孩子们开发或寻找到孩子们真正喜欢的故事,为何教育官员就不能多多征询孩子们的意见?而擅自设计那些只有少数人才感兴趣的文学?少配置一些八股文,多一些轻松活泼幽默的文学走进教课本,也许中国青少年的文学整体素养会有一个质的腾飞,会变得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更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就算再来一次更大规模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不过份,这样不好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