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学前班”重新定义

(2009-12-01 15:56:27)
标签:

学前班

教育

幼儿园

育儿

分类: 守望成长微教育

相关单位和媒体在早些年就一直呼吁,要取消“学前班”,包括北京、上海、南京、重庆、成都、石家庄等主要大城市都由当地教育部门发布了相关禁令,为什么最后都难以真正实施下去呢?而且还在民间引来很大的反响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前班”这个名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需要给“学前班”重新定义,且听我慢慢细说。

国家教委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情况曾对举办学前班作了明确决定:学前班是农村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大力发展农村学前一年,凡36周岁入园率达85%的大中城市一律不得举办学前班。

这就说明,政府部门所要禁止的“学前班”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那些低层次学前教育。

这是两种并行的学前教育:幼儿园是学前三年教育,学前班是学前一年教育,都属于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预备阶段。而学前班则是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比较落后(主要是农村和小城镇),不能普及学前三年教育(36岁的幼儿教育)的情况下,所设置的学前一年教育,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不是比幼儿园高一级的教育形式。

 

但民间和广大家长甚至包括部分幼儿园所理解的“学前班”又是怎样的呢?

他们认为孩子到了五岁左右,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也同时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家长由于精力和时间的因素已无法满足孩子所有的好奇心,这时候,为了使孩子能更好地开发智能,也为了与小学一年级的学习顺利衔接上而不感到吃力,更为了上一所好一些的小学,当然也有攀比的成分,其实这很正常,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学业顺利而且有进展呢,所以为找寻更好一些的学前教育,对孩子进行更为直接的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所谓直接,是指能直接表现出来的过硬本领,比如识多少字,阅读多少文章,会简单算术甚至奥数、速算、英语等等),这就是家长们所称谓的“学前班”。

事实上,有些幼儿园做得做聪明,他们把这种学前活动不叫做“学前班”,而叫做“兴趣班”、“特色班”、“实验班”,“启蒙教育”实际上其内容并没有太大变化。

就算幼儿园里取消了“学前班”,可是社会办学的各类特色培训班可是火热了起来,象“识字班”、“学拼音班”、“阅读班”、“表演班”、“讲故事班”、“英语班”、“写字班”等等,真是应有尽有,而且有些培训班还办得很有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只不过家长更为辛苦而已。

正因为有如此大的分岐,才迫使一些幼儿园和社会上的培训班开始机关算尽,滥竽充数的现象层出不穷,就象家长们有时难以识别质量好的鞋子、衣服一样,对这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各色培训班不知如何正确选择,难免会有失足的现象,以至于学到后来,并不是想像得那个样子,于是就会出现很多吹鼓手在后面呐喊说,“我说不应该上什么特色班吧,孩子理应就是玩、玩、玩!”,其实玩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象老卡尔就是在玩中不断地指导着小卡尔,使天资并不优秀的小卡尔在九岁前就一鸣惊人,其实有很多人又在玩“玩”这个文字游戏。

所有的症结在哪里?在幼儿园的教学质量!!!

如果真有这样的幼儿园——能在“玩”中学到很多知识,我第一个报名把孩子送过去。

如果幼儿园的所谓特色班,不是象小学一年级那样死填鸭式的,而是很有启发式、兴趣调动式的、小班特色化的,也不会有政府官员来管、来卡了,家长也乐于接受。

如果幼儿园的老师都很热爱幼教事业,都接受过正统的幼儿教育,也有不错的学历层次,还能摸索和创编出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到很多知识,当然要求是在“玩”中学,“玩”和学不是割裂,而是相互揉合在一起的,家长们还有理由抱怨吗?政府还有理由说这是“学前班”的变相模式,是埴鸭式的应试教育提前化吗?

    所以努力探索科学的幼儿教学模式才是最根本,充分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才是最最根本的一件大事,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等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使整个中华民族振兴,至于“学前班”取消与否,真的无关紧要,因为,各色特色班一定会象雨后春笋般竞相成长,也一定会有特色班努力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也许这种特色还会成为某些幼儿园的金字招牌,等等,因为这些都是大势所趋!

 

继续欣赏识字阅读相关文章,请给予批评和指导意见:

“阅读开窍(天时)”点燃孩子阅读的激情;

    “阅读环境(地利)”带孩子领略阅读乐趣;

    “阅读投入(人和)”让孩子真正喜欢阅读。

     影响孩子阅读兴趣的五大要素   

     实例分析早期阅读的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