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彼年此时&江城

(2013-11-24 11:31:30)
标签:

文化

写照

小城

记忆

分类: 一起分享

  这段时间读了两本书,都应该算新书,两本书的作者并不令人如雷贯耳或者街知巷闻,其书名也平实得很,远比不上一些因奖而热的作家及其因奖而畅销的作品。然而,读这两本书,却让我想起一些我从未记录的童年往事(《彼年此时》),想起我生活成长的江滨城市(《江城》)。尽管作者的经历与我的经历有许多不同,作者笔下的城市并非我的家乡,但却总有那么多记忆在重叠——原来,无论何时何地,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有一些相似之处;对于一些人和事,也大都有同样的疑问——差异只在于,模糊或清晰,是否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彼年此时&江城

闫红一直都在讲别人的故事,而这次,她写曾经的小城生活,用五年的时间一字一句地构建了这样一部“致青春”的力作。就像闫红自己说的:“它是我唯一的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散文集,目光从他者,转向自己的内心。”

《彼年此时》(闫 红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年6月第1版)用细腻的笔触讲述至亲至爱的家人,再也回不去的家乡,一辈子藏在心底的朋友,以及成长中的真实感动……

关于这本书,以下几位媒体人和作家的评论可作为阅读参考:

闫红用文学之光照亮小城镇旧塌塌灰蒙蒙的生活,定睛一看,我们分都是这样长大的。不过是九十年代,却已经像古代了,因而泛出古代生活所独具的美感。

——绿妖

这些回忆文字,像在一座向阳的屋子里,静静的玉簪、水仙,素淡、温馨、洁净,我们的阅读,像一次意外的闯入。
                                                   ——韩松落闫红笔下的“致青春”,虽然没有那么残酷暴烈,但是她淡淡的笔触,描述出更让人感同身受的小城里的青春。
                                                   ——黄佟佟

闫红是文字和心思都清明细密的人,看她返回自己的青春场景旧事重提,活灵活现,似笑非笑。在她所有随笔里,我最好奇和期待这一本。
                                                 ——黄爱东西

 

 

                       彼年此时&江城

《江城》(<美>彼得·海斯勒著  李雪顺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年2月第1版)描述作者(中文名“何伟”)在重庆市涪陵区(原四川省涪陵市)的生活,点缀其中的小品文则集中反映当地的景观、历史以及那里的人们。这些小品文是作者于1996年至1998年间以志愿者身份生活工作在涪陵期间写就的。作者用这种结构让读者了解一个外国人在涪陵这样的城市所扮演的两种角色,他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成了他在涪陵停留两年期间的部分生活内容。

作者在书中说明:“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的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我的期望是捕捉住那时那地的精彩瞬间。……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的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但那个城市和那里的人们总是满怀着生命的激情和希望,这最终成为了我的写作主题,这与其说是对源流或归宿的探究,不如说是对我在大江中流所度过的两年光阴的记录和写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