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集结:一场鼓乐与奔跑的城市交响
(2025-11-16 22:37:53)
标签:
光谷马拉松非洲鼓展演音乐加油站 |
分类: 演唱展览观礼 |
晨曦中的集结:一场鼓乐与奔跑的城市交响
凌晨五点的城市还沉浸在黎明前的静谧中,窗外的路灯在薄雾中晕开一圈圈昏黄的光晕。我已经起床,对着镜子仔细化上淡妆,将头发梳成利落的小辫——这是为了配合今天统一的牛仔帽造型。厨房里水壶发出轻微的沸腾声,整个家还在沉睡,而我的心中却激荡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今天,是我们韵湖社区艺术学苑非洲鼓班参加“2025年光谷马拉松音乐加油站”展演的日子。
一个月前,当社区熊书记在课堂上宣布我们将参与这场盛事时,教室里瞬间沸腾了。这位总是面带微笑、做事雷厉风行的社区书记反复强调:“这不仅是一次表演,更是展示我们韵湖社区精神风貌的机会,是咱们每个人的光荣!”从那天起,我们除了每周正常的非洲鼓课程外,还增加了额外的集训。那三首精心挑选的曲子《军民大生产》、《战马》、《虹彩妹妹》,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烂熟于心,每一个节奏、每一个动作都浸透着我们这一个月来的汗水与期待。
一、黎明启程:社区里的温暖序曲
六点整,我准时到达韵湖社区服务中心。冬日的黎明还未破晓,但社区大楼里早已灯火通明。27名学员陆续到达,大家虽然睡眼惺忪,脸上却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签到表在工作人员手中传递,更让人感动的是,社区不仅为我们准备了热气腾腾的早餐——包子、豆浆、茶叶蛋,还贴心地备好了营养丰富的中餐便当。在社区会议室里,我们围坐在一起吃早餐,社区工作人员穿梭在各桌之间,不时询问:“吃饱没有?”“还要不要加一点吗?”她们那关切的眼神让我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班长和社区工作人员则在最后确认演出流程,气氛紧张而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队伍中的黄队,这位热心的大姐自发为我们的表演增加了肢体动作编排。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示范,直到每个人的动作都整齐划一。吃完早餐,我们背上心爱的非洲鼓,有序登上统一的大巴车。车子启动时,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城市正在苏醒。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有人开玩笑说:“咱们这算不算是‘出征’啊?”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半小时的车程在谈笑间飞快流逝,当司机师傅说“到了”时,我们不约而同地望向窗外——未来二路华工科技门口,我们的“战场”到了。
二、精心准备:30.8公里处的靓丽风景
早晨七点不到,我们抵达目的地——马拉松赛道30.8公里处。这里是全程马拉松的重要节点,通常被认为是运动员的“极限点”,急需精神鼓励和能量补给。路旁已经搭建好了简单的表演区域,鲜艳的警戒线将赛道与观众区清晰划分。
我们有序下车,开始布置“战场”。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帮我们搬凳子、装鼓架,班长根据事先排好的队形进行微调,确保每个人在表演时都能“露脸”。这种细致入微的安排让我们倍感温暖——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被如此珍视。社区为我们统一购置的演出服装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深咖色牛仔帽搭配玫红带紫色的冲锋衣,考虑到清晨寒冷,衣服还是双面可脱卸的抓绒款。穿戴整齐后,我们分成两排,前排坐着打鼓,后排站着打鼓,站累了与前排的人交换,在路边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准备工作就绪后,我们开始了热身练习。黄队站在前面带领大家复习三首曲子的节奏和动作。“咚哒、咚咚哒”、“啪、啪、啪啪”……鼓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引来不少早到的市民驻足观看。有人举起手机拍照,有人跟着节奏轻轻摇摆,这意外的“预演”让我们更加兴奋。
练习约一小时后,社区工作人员提醒我们休息保存体力。我这才有机会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我们所处的音乐加油站被警界条隔开,不远处是流动厕所,三五米远就有一个自愿者。更远处,志愿者已经准备好了补给水站,医疗点也严阵以待。这一切都在静静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三、激情绽放:鼓声与奔跑的共振
八点整,马拉松正式开跑。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第一批选手预计一小时后到达我们这里。这段时间变得异常漫长,大家不时朝赛道北端张望。“来了!来了!”九点过五分,随着工作人员的呼喊,我们终于看到了转播车和警车的灯光。紧接着,两个矫健的身影出现在视线尽头——他们来了!第一名和第二名选手几乎并驾齐驱,迈着专业而有力的步伐向我们靠近。“准备——”班长的口令让我们瞬间进入状态。当第一名选手距离我们还有二十米时,《军民大生产》激昂的旋律和着我们整齐划一的鼓声骤然响起:“加油干呀么嗬嘿,争模范呀么嗬嘿!”鼓声铿锵,口号响亮:“鼓震光马,燃动全城!鼓震光马,燃动全城!”
那两名选手显然被我们的热情感染,虽然速度未减,却朝我们挥手致意,脸上露出感激的微笑。这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这一个月来我们要如此刻苦地训练——当鼓声真正为奔跑的生命而响起时,它不再只是节奏,而是变成了能量的传递,变成了心灵的对话。
随后,更多的选手陆续经过。我们按照计划轮换演奏三首曲子,最后基本固定在《军民大生产》上,因为它的节奏最能够给予跑者力量和鼓舞。连续三个多小时的演奏,我的手掌已经泛红,手指也有些发青,但没有人喊累,没有人停下。每当有选手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或者回应一句“谢谢”,我们就仿佛被注入了新的能量。
四、温情时刻:赛道上的动人瞬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见证了许多感人至深的画面。一位头发花白的跑者经过时,明显已经体力不支,步伐踉跄。我们特意为他加大了鼓声,齐声高喊“加油!”。他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有了光彩,朝我们坚定地点点头,重新调整呼吸,继续向前奔去。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参赛者用双手奋力转动轮子,汗水浸透了他的运动服。当我们为他打气时,他笑得特别灿烂,高声回应:“有你们的鼓声,我一定能到终点!”还有一群穿着统一服装的视障跑者,在陪跑员的引导下稳步前进。听到我们的鼓声,他们纷纷转向我们的方向,虽然看不见,却准确地向我们挥手致意。那一刻,许多鼓友的眼眶都湿润了——原来,音乐真的可以超越视觉,直抵心灵。
中午十一点半左右,我们轮流休息进食。坐在路边的凳子上,打开社区准备的中餐,简单的水果、牛奶、面包此刻吃起来格外香甜。大家分享着自己带来的水果和零食,交流着上午的见闻,笑声不断。这种战友般的情谊,是这次活动带给我们的意外礼物。
五、坚持与告别:鼓声不息,温暖不止
下午的赛道,选手变得稀疏,但我们的鼓声从未间断。这时经过的选手大多是在极限状态下坚持,有的几乎是在行走,有的明显带着伤。但我们看到的不是疲惫,而是坚韧;不是放弃,而是不屈。我们调整了节奏,用更加稳定而持续的鼓声陪伴他们,口号也从激昂的“燃动全城”变成了温暖的“坚持就是胜利”。每一个经过的选手,无论速度快慢,我们都给予同样热烈的鼓励。
特别让我动容的是一位中年男选手,他的一条腿明显受伤,每跑一步都表情痛苦。当他经过我们面前时,突然停下来,向我们挥挥手:“谢谢你们!你们辛苦啦!”说完,他继续一瘸一拐地向前跑去。我们全体鼓友不约而同地大声喊着“加油!”,用最热烈的鼓声护送他直到消失在视线尽头。
下午一点左右,收容车缓缓驶过,意味着马拉松即将结束。我们打完了最后一曲,鼓声停歇的瞬间,疲惫感顿时涌上来,但心中却充满了难以言表的充实和喜悦。
六、余韵悠长:社区力量的美丽绽放
回程的大巴上异常安静,大家都累得说不出话,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微笑。我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城市景象,回想这一天的点点滴滴,突然对“社区”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
韵湖社区艺术学苑非洲鼓班成立于今年九月,在社区领导的支持下,如今拥有三十多名固定学员的成熟团体。我们中有退休教师、企业职工、公务员,年龄从四十到七十不等。学习非洲鼓之初,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只是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没想到今天能站在城市盛事的舞台上,用鼓声为万人马拉松加油助威。
这背后,是社区党组织精心的组织和支持。熊书记每次上课都会来探望,了解我们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为每次活动奔波忙碌;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今天一直站在我们身后,提供各种保障。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啊——它将散落的个人串联成集体,将业余的爱好升华为艺术,将社区的温情传递给整个城市。
七、心灵回响:一场跨越年龄与界限的对话
回到家,虽然身体疲惫,精神却依然亢奋。我迫不及待地翻看手机里拍摄的照片和视频——那些奔跑的身影、那些感动的瞬间、那些我们一起打鼓的英姿。在一张照片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我们鼓班最年长的白姐姐已经72岁,今天她坚持演奏了全程,当年轻选手经过时向她竖起大拇指,那一刻她笑得像个孩子。
这让我想到,今天的活动其实是一场多层次的对话:不仅是鼓声与奔跑的对话,也是老年与青年的对话,是社区与城市的对话,更是艺术与生命的对话。我们这些“银发族”用激情的鼓声证明:年龄从来不是活力的界限;而那些奔跑的年轻人用坚韧的步伐告诉我们:极限永远可以被突破。
在另一个视频中,我看到了令人动容的一幕:几位选手竟然停下脚步,跟着我们的节奏一起打鼓,虽然只是简单的拍子,但那瞬间的互动如此自然,仿佛我们早已相识。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打破了所有界限,让陌生人瞬间成为同频共振的知己。
八、夜幕下的思考:社区文明的新篇章
夜晚降临,我在台灯下仔细整理今天的见闻,试图将这丰富的一天用文字永久保存。书桌上放着社区发的活动手册,扉页上“党群同心助赛事 文明实践添光彩”的字样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我突然意识到,今天的活动远不止是一次简单的文艺表演,它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通过组织居民参与城市盛事,社区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更将微观的社区文化与宏观的城市精神连接起来。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成为了光谷精神的传播者,社区温暖的代言人。
韵湖社区艺术学苑这些年来开设了非洲鼓、书法、合唱、舞蹈等十余门课程,几乎每天都有文化活动。以前我只当这是退休后的娱乐,今天才深刻理解到,这是社区精心构建的文明生态——让居民在活动中找到归属,让社区在参与中凝聚力量,让城市在互动中更加温暖。
今天,在30.8公里的马拉松赛道上,我们用鼓声见证了无数生命的坚韧与美丽,也见证了社区力量的蓬勃与温暖。当最后一声鼓响消散在空气中,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地改变了——我们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我们对自己年龄的认知,以及我们对社区的理解。
这场持续七个多小时的音乐加油,最终成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难以磨灭的记忆。而那三首反复演奏的曲子,从此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们不再只是练习曲目,而是与万千奔跑者同频共振的生命节拍,是社区温情与城市活力交织的动人乐章。
夜深了,我的手指依然能感受到鼓面反弹的震动,耳边依然回响着“加油”的呐喊。也许明天醒来会全身酸痛,但心中却充满喜悦——因为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与一座城市的梦想同频共振;用激情的鼓声,为奔跑的生命献上了最真诚的礼赞。
这,就是属于我们的“鼓震光马,燃动全城”;这,就是社区力量在城市舞台上的美丽绽放;这,就是平凡人为不平凡的梦想所奏响的最动人的乐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