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求知的道路上相遇

(2025-08-06 16:12:50)
标签:

培训

交流

学习

精神财富

分类: 天下其闻杂谈

大巴车在雨中缓缓前行,雨刮器有节奏地左右摇摆,车窗上蜿蜒的水痕模糊了外面的世界。车内出奇地安静,十多位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因为共同的求知欲望聚集在这辆驶向培训宾馆的大巴上。我望着窗外朦胧的景色,思绪飘向即将开始的学习之旅,浑然不知这将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相遇。

清晨的暴雨并未阻挡任何人的脚步。宾馆侧门停靠的两辆大巴很快坐满了人,没有迟到者,没有抱怨声,只有默契的沉默和对知识的期待。十分钟的车程里,我注意到前排那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专注地翻阅资料;旁边戴着眼镜的年轻女孩在小本子上快速记录着什么;后排几位看似教育工作者的人低声交流着专业术语。这种场景与我日常乘坐的公交地铁形成鲜明对比——那里充斥着短视频的外放声、孩子的哭闹和大人的呵斥。而在这里,连十分钟的车程都被这群求知者视为珍贵的学习时间。

抵达培训地点后,大家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宝马二厅里七十个座位很快坐满,工作人员发放的培训资料被如获至宝地捧在每个人手中。当老师开始讲课时,我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七十双专注的眼睛,听到的是此起彼伏的笔记声。这种集体专注的氛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能量场,让每个人都沉浸其中。

午餐时的交流揭开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神秘面纱。我们十人一桌,菜肴丰盛,但更丰盛的是彼此分享的经历和见解。坐在我左边的是一位博士生导师,专研数学教育;右边是体育局的工作人员,负责群众体育推广;对面是两位中学数学教师,带着教学实践中的困惑而来。年龄跨度从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到六十多岁的退休教师,职业背景更是五花八门。

您为什么来参加这个培训?我问身旁那位银发苍苍的老先生。他微笑着回答:我教书四十年,退休后发现数独裁判这个新领域,就想来学习。他的话让我肃然起敬。另一位来自教育局的女士说:现在提倡终身学习,我们做教育工作的更应该身体力行。这些回答让我意识到,在知识面前,年龄、职业、身份都不再是界限,我们都是一样的求知者。

特别触动我的是,原以为自己为备考裁判员证放弃多个避暑邀约已是难得,却发现同车人中不乏为学习做出更大牺牲者。一位年轻妈妈将孩子托付给父母,跨越半个中国来参加培训;一位中学校长调整全校工作安排,只为不错过这次学习机会。这些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学习者总能为知识找到时间,而非为懈怠寻找借口。

下午的培训在专注的氛围中继续。老师将复杂的概念分解得清晰易懂,学员们时而点头会意,时而疾书记录。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不同背景的学员从各自角度给出见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博士生导师的理论分析、中学教师的实践案例、体育工作者的组织经验,这些多元视角让每个问题都得到了立体化的探讨。

五点钟,原定的培训结束时间到了,但楼上的课程还在继续,我们需要等待一起返回。令我惊讶的是,没有人抱怨,没有人离席。相反,大家自发地组成小组讨论,有的向老师请教问题,有的互相测试学习成果,有的安静地整理笔记。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机会的珍惜,形成了一种无声的默契和精神共鸣。

我注意到前排那位六十多岁的学员,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地研读资料;后排几位年轻人则热烈讨论着裁判标准的具体应用。这种不同代际间的学习热情相互感染,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在这个临时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每个人都既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智慧的贡献者

回望这一天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活到老,学到老不仅是个人修养,更已成为时代精神。在这个知识爆炸、技能迭代加速的时代,持续学习不再是选择,而是必需。培训班的多元组成正反映了这一点——无论是保持专业领先的博士生导师,还是寻求职业突破的中学教师,或是丰富退休生活的长者,都在主动拥抱学习。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学习热情并非外界强加,而是发自内心的需求。当学习成为内在动力而非外在要求时,人们会像渴望空气一样渴望知识。这解释了为什么暴雨无法阻挡他们,为什么连十分钟车程都不愿浪费,为什么超时学习反而让他们更加投入。

这次经历也让我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曾以为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已属难得,如今方知有这么多志同道合者走得更远。那位退休教师的话犹在耳边:学习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为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和思考的能力。这或许就是终身学习的真谛——不是功利的积累,而是生命的姿态。

雨中的大巴载着我们返回宾馆,车内的安静与来时一样,但每个人的行囊里都装满了新知和思考。这一天的相遇让我明白,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从不孤单。当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人因为对知识的共同追求而相聚时,产生的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精神的共鸣。这种共鸣超越了培训本身,成为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

在这个变化莫测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学习共同体——在这里,知识被珍视,思考被尊重,成长被鼓励。当大巴最终停靠在宾馆门前,我们带着收获散去,但这一天所见证的学习精神和求知热情,将长久地激励着每个人在各自领域继续探索、不断前行。而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