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之乐:论匮乏与丰盈交织的人生美学
(2025-05-10 22:42:46)
标签:
捕鱼小鱼虾丰裕匮乏 |
分类: 家庭琐事记载 |
清晨的微光中,我看见丈夫提着沉甸甸的渔网归来,网中那条五斤重的财鱼在晨光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这突如其来的丰收,不仅是他捕鱼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收获,更像是一个隐喻——关于匮乏与丰盈如何在人生长河中交织流转。我们的婚姻生活,恰如两条来自不同水域的鱼,带着各自的记忆与习惯,在同一个池塘中游弋。他来自干涸的小水沟,那里连活鱼都是奢望;我来自鱼虾丰美的长汀河畔,曾将小鱼随手倒掉而不以为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经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碰撞、融合,最终编织出一幅比单纯富足或单纯匮乏更为丰富的人生图景。
丈夫的童年记忆里,鱼是稀缺而珍贵的。他描述儿时哥哥们从小水沟里捞回的死鱼时,眼中仍闪烁着那种渴望的光芒。那些关于鱼的记忆,不仅仅是关于食物本身,更是一个贫穷家庭孩子对丰裕生活的全部想象。在他的叙述中,我看到了物质匮乏如何塑造一个人的感知方式——每一片鱼鳞都值得珍惜,每一口鱼肉都是上天的恩赐。这种对食物的敬畏感,在我从小鱼虾满仓的环境中长大的人看来,既陌生又震撼。记得第一次听我说起家里会把小鱼倒掉时,他震惊的表情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在听一个天方夜谭。我们的婚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两种物质经验世界的相遇,是干涸水沟与丰沛河流的汇流。
而我的童年则浸泡在另一种记忆里。家门口的大塘和长汀河,是取之不尽的鱼仓。父亲捕鱼的技艺高超,网子一撒便是几十斤的收获。在我们家,鱼不是稀罕物,而是日常饮食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丰裕给了我安全感和对物质世界的不同理解——食物不必过分珍惜,因为明天还会有更多。但直到遇见丈夫,我才意识到这种丰裕经验同样是一种局限,它让我失去了对食物背后价值的感知,失去了那种因稀缺而产生的珍惜之情。我们的婚姻让我明白,物质丰裕虽然带来了身体上的满足,却也常常伴随着精神上的某种钝化。丈夫对一条小指长鱼的欣喜若狂,唤醒了我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婚后,丈夫开始了他执着的捕鱼事业。那些自制的捕鱼器,那个经常被小动物“光顾”的浅塘,那些仅够观赏的指甲盖大小的鱼,构成了他独特的快乐。我起初不解,为何要如此执着于这种几乎没有实际收获的活动?渐渐地,我明白了,他捕的不是鱼,而是童年未竟的梦想。每一次撒网,都是对过去匮乏的一种补偿;每一条小鱼,都是对童年渴望的一种回应。这种看似徒劳的行为,实则具有深刻的心理意义——通过现在的行动治愈过去的遗憾。而我的支持,不仅是对他爱好的尊重,更是对那段我不曾参与的、塑造了他的生命历史的接纳。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另一种形式的丰足——不是物质的丰足,而是心灵得以完整的那种丰足。
暴雨后的那个清晨,当丈夫终于带着那条五斤重的财鱼归来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一次捕鱼的丰收,更是一个生命阶段的完成。那条大鱼,仿佛是他童年所有渴望的具象化,是所有等待的报偿。而决定将鱼送到父亲家与全家人分享,则体现了另一种成长——从单纯弥补个人匮乏,到能够分享与给予的转变。这种转变,正是两种物质经验在我们婚姻中交融的结果。我的丰裕经验教会他分享的快乐,他的匮乏记忆教会我珍惜的价值。我们各自携带的过去,在这个共同创造的现在中,获得了新的意义。
人生如鱼,各有各的游弋水域。婚姻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让两条来自不同水域的鱼,学会欣赏彼此世界的风景。丈夫教会我,匮乏不是单纯的缺失,它也能培养出对生活深刻的感知力和珍惜之情;我或许教会了他,丰裕不必带来浪费,它可以成为分享的基础。我们的日常生活——他每日的捕鱼仪式,我对他的支持,我们一起等待小鱼长大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微小但完整的人生哲学:幸福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理解你所拥有的。
站在厨房里,看着水桶中游动的财鱼和喜头鱼,我突然明白,最好的生活或许不是单纯的富足或简朴,而是懂得在富足时不忘简朴之心,在简朴时能欣赏富足之美。丈夫捕鱼的热情和我对他这份热情的支持,正是这种平衡的体现。我们将把这份意外的丰收带到父亲家,不仅是为了分享鱼肉,更是为了分享这个关于匮乏与丰盈如何共生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没有纯粹的穷人,也没有纯粹的富人,只有不断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的两个人,以及他们共同创造的,比单纯物质丰足更为丰富的生活意义。
鱼之乐,不在其大小多寡,而在于捕鱼人与观鱼人共同书写的那段记忆,在于干涸水沟与丰沛河流最终汇入同一片海洋的旅程。这或许就是婚姻最美好的模样——让两种不同的生命经验在爱的容器中发酵,酿造出比单一滋味更为醇厚的人生美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