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文化馆沉浸式非遗系列首演

广府文园载盛名,
海珠湖畔灿繁星,
彤云十里一湾水,
彩舫八桥十六亭。
花好月圆心曲暖,
荔香韵颂志怀馨。
非遗首演成功贺,
直播云台众赞评。
8月17日下午,广州市文化馆曲艺园流韵台粤韵飘香,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群体公布后首次亮相,演绎沉浸式非遗系列演出之“私伙局专场”,广大市民朋友与粤曲爱好者齐聚一堂,现场气氛热闹非凡。同时,活动还通过“广州非遗”公众号线上同步直播,广大网友在云端共赏粤曲艺术的独特韵味,见证粤曲魅力在羊城珠水倾情绽放。
首先登台的是来自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粤剧文化协会的李永彬与姚爱玲,他们带来的经典粤曲《花好月圆》,瞬间将观众带回到那个粤曲风靡盛行的年代。紧接着,他俩又演唱粤曲《帝女花之香夭》,悲怆动人的旋律缓缓响起,生动再现了长平公主与驸马的凄美爱情故事。 随后,钟永红和陈丽娟演唱粤曲《花田错会》,用柔美的唱腔与饱含情感的演绎,诠释了“花田卖画诗” 的温馨故事,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随后,广州市越秀区曲艺家协会接棒演出。刘惠芬与黄丽燕带来粤曲《梦会太湖》,有感染力的吟唱,将西施与范蠡那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向观众们娓娓道来。周爱文为观众献上粤曲《绝唱胡笳十八拍》,其以深情而哀婉的演绎,引得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而郑健明演唱的粤曲《白头吟》则将岭南粤曲的清亮质朴表现得淋漓尽致,唱尽了司马相如卓文君的传奇爱情故事。最后,宋华利以粤曲《荔枝颂》收官,余音久萦绕,曲终韵犹存,其清新婉转的唱腔与优美的旋律,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
粤韵心声唤起老街坊们年轻时的回忆,也为青少年们带去岭南粤曲旋律,呈现广府人心中真挚的宝藏。线上直播让观众积极互动,纷纷留言表达对粤曲演出的喜爱。表演结束后,戏曲协会的老师们还特意与线上观众进行互动,进一步加深大众对粤剧艺术形式的充分肯定。
传承群体焕发非遗活力。在今年5月,经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式公布,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粤剧文化协会与广州市越秀区曲艺家协会被评选为广州市第一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群体。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粤曲的传承与普及,通过组织私伙局及各类演出、教育活动,扎根民间、立足群体,坚持不懈地开展粤曲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非遗传承群体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本次沉浸式非遗系列演出是曲艺园流韵台第一次非遗类展演,由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粤剧文化协会与广州市越秀区曲艺家协会联袂上演,是一场诚意满满的粤曲文化盛宴。新舞台,新起点,作为广州市文化馆的新晋表演活动场所,曲艺园流韵台将举办更多文化活动,成为馆内举办各类艺术表演活动的重要平台之一。
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是广州市重大文化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也是全国最大的文化馆。项目选址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之一的海珠区,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海珠湖东北侧,地处城市新中轴线南段的中心位置,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总用地面积约14.2万平方米。园区分布有广州公共文化中心、广州文艺中心、岭南翰墨园、客家风韵园等多个园区,集公益演出、培训、展览、创作、研究交流、非遗保护与传承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