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月是属于时光记忆的十月。就在这一周,自己年满五十六岁;昨日农历九月初八,母亲七十九周岁,有些地方要办八十大寿的庆典;昨日,公历十月十六日,南华大学根据衡阳医学院的建校历史,举行了六十周年的校庆;今天,重阳节,是属于老人的节日。
(一)十月十日
十月十日清早,儿子与儿媳微信发来了给我的生日祝福词,随后各路朋友、同事、学生、同学的祝词通过微信、短信、电话,让人感到很暖很暖。
怎么样,这一段文字还是不错的吧?
(二)九月初八
九月初八,没有去观摩校庆的文艺与焰火晚会,再热闹也不能去。我要陪伴父母亲,给母亲过生日。平时因为工作,给老人的陪伴不够,这样的时间必须留给母亲父亲。学校的这么大的活动,有学校的那么多的领导与员工去努力,我们只是一个观众,不去还可以减少负担呢。更何况还有网络直播。家人在一起,暖暖的,亲情洋溢,行动迟缓的母亲,戴上寿星的桂冠,那样的笑容是何等灿烂,那一块生日蛋糕,可谓是人间的极品。

父亲对母亲的祝福与答谢致辞,有时充满着满满的情意。两老口在一起度过了六十三年,膝下子女有三,也是四世同堂,只是我家犬子刚刚完婚。我只是一个舅爷爷啊。
九月初八的晚餐,让我少了一点愧疚。高龄老人,陪伴一次也就少一次。我告诉老母亲,我记得福如东海的承诺……(我承诺,在老人八十周岁的时候,我驾车带着二老区舟山群岛看普陀,福如东海,因为父亲八十岁,安排在南岳住了两天,是为寿比南山)
(三)重阳节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南华大学的校庆,吸引了我们的老学长学姐,其实是前辈。衡阳医学院1960--1961级的校友。这些前辈进入医学院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出生。1962年,办学不到五年的衡阳医学院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停办三年。这些前辈转学湖南医学院。他们只有衡阳医学院的录取书,拿的是湖南医学院的毕业证。
衡阳医学院的老前辈学长,来到衡阳,他们到这里寻找青春的记忆,寻找遗失的梦,寻找自己的内心深处的那种难以割舍的历史心结与情愫。他们没有毕业就走了,但是,他们入校的时候,打地铺,吃大锅饭菜,更值得记忆的是他们要看当年他们参与建设的三栋教学大楼……,很朴实的目的,是一代人内心的酸楚与甜蜜交织的记忆。
他们都已经进入古稀之年, 这个世界这个国度,他们的人生体验远胜过我们,八零后的更是不可同理而推。年逾古稀的前辈,来了,在我们附二的前辈老院长60级的张明亮教授带领下,来到了我们附二。
历史的原因,这批前辈的坎坷,他们也许仅仅是一种情怀,让他们回到衡阳。盛大的校庆,往来的各个阶层的校友,谁也没有能力面面俱到。谁也不会不能责怪鲜花与掌声送给了谁,也无需说明,但是这些老前辈在有生之年,前来参观,我们不能怠慢。
衡医人,衡医的前辈校友,尽管当年的衡医没有附属医院,作为第一家衡医附属医院,前辈们要到衡医附属医院看一看。我们告诉张老院长,附二欢迎老前辈。
我把手术安排在午餐以后,一个上午,迎接老前辈。
我们在医院的大门迎接前辈,在附二新院里面,带着前辈从门诊大厅出发,一边走,一边介绍。
时间拮据,我们选择了《福尔馨苑赋》作为介绍的主题。这本石书记录了附二医院前六十年与建设新附二的过程,也介绍了新附二的建筑与园林。这是最简洁的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前辈们都通过这里,了解了附二。
参观院容以后,到了会议室,大家座谈,通过PPT介绍医院的业务学科发展情况。老前辈们给我们介绍当年的激情岁月,也共同感受家国也学校的发展。两代医人,其乐融融。

十一点多,张老院长提议让当年六零级一号女高音,长沙三医院的儿科老主任向老师即兴演唱一曲。向老师欣然接受,当即清唱《绒花》,这是一九七九年陈冲刘晓庆主演的电影《小花》的主题歌。现场感无法去用文字描述。
午餐,我们在食堂安排了家常便饭接待我们的前辈,朴实的前辈非常高兴,这是在自己的衡阳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就餐。更多的是他们对医院的发展与现状不停的点赞。这是褒扬更是勉励。
善解人意的前辈们让我快吃,吃完了,快去手术室手术。
第一次的接触
又是短暂的接触,内心的感受是无限的感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