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老越暖的父亲(164+24)

(2017-06-21 00:49:16)
    父亲今年八十四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还有一些风趣,更兼有那种特有的气场,在家庭中是一个很受我辈尊重牵挂的老者。
其实,父亲,在我们的记忆中已经是判若两人,我们从害怕他,到现在敬重他,已经是两重天了。
我们兄妹只是一句话:“父亲是越老越暖”,孙辈则是这样评价“爷爷是一个阳光老头”。
在1993年就退休了的父亲,已经度过了24个退休岁月。这也是他的人生生活方式甚至对待儿孙方式的分界线。

得益于祖父早年的特有的智慧,父亲在解放前读了一点书,解放后也就作为农村扫盲的骨干力量,参加了第三师范的农师班的学习,从乡村教师做起,由于工作努力,任劳任怨,积极上进,最终走上了领导岗位,在组织部门工作了几十年,曾经身居要职。但是这是一个浑身充满了正能量的无私的人。作为地区干部,常年在农村做中心工作,并且要求自己非常严格,对于我们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甚至在我刚进入高中的时候,就将我作为下放的知识青年子女定好了位。
父亲的严格,到了什么地步,一句话,尽管他很少回家,但是我们害怕他回家,甚至不希望他回家,这就是父亲早年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父亲退休那年,我刚好从华西博士研究生毕业,回到了家,我看到了他脸上的灿烂的笑容,这是我们梦中期望的那种笑靥花。

从退休开始,父亲似乎有着一种弥补家庭的心理,因为在六十岁以前,他将自己的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工作。他将自己定位在了厨房与菜市场。将心思放在母亲身上,将精力放在了儿孙身上。

父亲给我的感受,越来越温暖,同时也越来越让我感到内疚。

2000年,我倒附二履新,工作压力很大,以前大概是每周可以保证回家看一看父母亲,一起吃个饭----当时流行的歌曲是“常回家看看”。却无法常回家看看。

逐渐,我发现,父亲逐渐在医院出现的频率增高了,当时,他是骑着自行车来医院,问他干什么?他说是每天骑车锻炼。从学宫巷骑到开发区新院的工地,然后,骑到解放路老城区的老院。有时候说是开药,也就是开上一两片感冒药或者牙痛药。
我发现,他实际上是到医院来看我的。
终于,有一天,他在骑车来医院的路上,被人家撞到了,当撞他的人吓得不知所措,他安慰人家:“没有关系,你走吧,我儿子是医院的医生”。在医院的急诊科,我看着受伤的父亲,心中负罪感不觉生了上来。尽管伤得不重,心中那痛......。
终于,他不骑车了,改成了坐公交,拿出一张老年证,得意地告诉我“坐公交,老人免费”。但是手上,比起往常多了一些食物,这些都是他自己加工的。

新院开业了,我变成了南岳衡阳两地上班,尽管父亲就住在新院里面的家属区,但是,更加难得见到父母亲。
父亲改成了每天早上围着医院散步,节拍总是有规律,每周会有至少两个早晨的“偶遇”。如果不是偶遇,他会在先一天的晚上,给我打电话,电话总是这样说“明天早上我给你送早餐”,第二天早上,就会提着他那个宝贝古董三层饭盒,底层是带汤带水的食物,上面两层有的是他得意的自制卤菜,以及面点包点。叮咛到,记得将饭盒送回家。其实我明白,回家还可以看看母亲。但是,只要他送一天早餐,我在办公室没有办法吃,因为每天早上,进入办公室,哪有吃早餐的时间啊!!!
在经历了几次无法早餐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阐述只有在院外才能体会到早餐的味道。这篇文章,传到了父亲的耳朵,他再也不送早餐了。

当父亲住到了蒸水花苑,他一头扎入菜园子与花圃中,也开始自行加工甜酒糟、腌制洋姜、煮卤等食品,当有得意的产品问世,他会给我打上一个电话,让我过去吃或者过去拿,或者让外甥给我送过来。

当家中的花草、蔬菜长势喜人的时候,父亲也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回家去欣赏。有时还真的难得有空去家里欣赏他的菜苗与花草,今年春节,父亲学会了发微信,将自己的红梅花发到了家庭微信群。

很简单的父亲,对于我们做儿孙的搞好工作,不要担心他,他会照顾好自己,更是时时刻刻在想如何搞好家庭小自留地,做一些好吃的犒劳儿孙。

在节假日,我与老妹总是想办法要安排家庭聚会,父亲在聚会上,喜欢有一个主旨演讲,里面的内容既有勉励,也有诉说革命家史,更多的是生活工作哲理用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
越老越暖的父亲(164+24)


父亲与母亲在中青年时期,因为工作,一家团聚的时间并不多,父亲常年在乡下,晚年,他们时刻相守,父亲总是说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忘记了家庭,欠下母亲许多许多,现在要好好偿还。
晚年的父亲,浓浓的亲情,暖暖的责任心爆棚,反而让我这个做儿子的倍感愧疚,反而,他总是安慰我,这是传承........

今年的第24位器官捐献者完成了捐献,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