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医岁月---教室与图书馆
(2016-12-15 23:07:54)
在衡医的岁月,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们,满怀着革命理想,憧憬着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的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一腔热血,每天听着祖国的每天的好消息,每天哼着“乡间小路”等校园歌曲,以高昂的革命兴趣投入到了自我完善、自我进步、自我修炼的医学生生活学习状态中。
宿舍、食堂作为生活的代表场地,已经有了描述,那么教室与图书馆则是我们的学习的重要场地。
教室,我们有大教室,用来上大课的,还有小教室与实验室,大教室是开放教室,用来上课与自习的。小教室与实验室,上小课与实验科,晚上有限开放,不能自习。
刚入校,衡医没有独立的图书馆,只是在教学大楼的顶楼--五楼作为图书馆,一半藏书,一半是阅览室,中间是借阅处。
刚进校大教室只有大楼的东西两头六个,加上后一教室,共七个,后来开放了后二教室,八个大教室。每个教室容量也就是150个坐席。这样一来,总体坐席与招生规模大致匹配。但是自习如果像上大课一样,就有点紧张。
上大课,同学们对于专业大课,认真的还是占了大多数。因为医学课程复杂,难懂,那时候的老师,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方言上课,当时的同学许多也没有太多的见识,所以方言也不是太听得懂,这样也就出现了抢占好坐席----前面的、中间的位置。当然,至于上政治课等,那么后面的、旁边的座位就是好位置了。
晚自习,大家都喜欢做的宽松一点,有的同学在寝室自习,有的同学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仔细看书,还有的同学可能会在解剖标本室。但是,坐席还是显得有限。
这样一来,不管是上大课还是自习,教室占座位也是学生的一个日常事项。倒也觉得当时世风良好,我们经常使用的是教科书占座,当然教科书上面必须写上你的大名,否则,可能占领的座位与课本都会失去。还有的同学是用自己的饭碗占座,倒也有用。
教室与阅览室灯光还是不错的,只是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没有,夏天是很热的,每隔半小时左右,我们都要到水龙头下面洗个冷水脸或者将整个头淋湿,继续学习,也算是头悬梁,锥刺股了。
简单的条件,也是人生的过程,也是成就人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