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中没有自来水的日子(267+46+3)

(2016-11-10 00:18:10)

家中没有自来水的日子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其实在当年,城市家家户户的用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八十年代以前,挑水是一个基本的家务劳动。

当我在电脑上敲下挑水的时候,出来的是“跳水”二字。这说明了在现在的社会,挑水已经远离人们的生活,跳水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以前,挑水则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必须事件。这是因为当时自来水没有进入老百姓的家中,家庭用水的来源有三种:河水、井水、自来水。水的入户有三种:买水、打水、挑水。

当时的衡阳市,在居民供水的方面采用了三种水源,政府主导的有两种水源:井水与自来水。

河水是湘江边上居民的重要水源,那时候的湘江,水质清澈见底,河中鱼儿游弋,河边炊烟缭绕。河边的居民直接从河中取水用于家用以及饮用。每到晴天或者是晚饭后,在蒸阳路以东的居民都会用水桶挑着一家的衣服到河边去洗,河边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洗衣石板,河边也就变成了人们夏日晚上洗衣乘凉的好去处。到也是一片安居乐业的好景象,现在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井水也是一种天然水,老百姓可也像河水一样无偿使用,政府在城内每隔一定的距离留下了一眼水井,便于老百姓使用。比如在现在的中建大酒店附近的和平南路上就有一眼水井,在现在的疾控中心位置还有一眼室内水井。当时居民们使用井水有两种情况,一是取水回家使用,主要是用来洗菜、洗衣、洗澡等非饮用方面,二是直接把衣服等需要洗涤的物品带到井边直接洗涤。井水是个好东西,冬暖夏凉,所以井边永远是热闹的。不像河边有四季的区别。

自来水是城市居民的主要饮用水,但是那时候,自来水没有入户,也没有到达住房边,而是在城市的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立有自来水供应站,修上一个小水房,让一位老人家在里面卖水。

三种不同的水源,使得我们对于取之有了不同的称呼,要把河水带到家中使用,是为买水;要把井水带到家中,称为打水;要把自来水带到家中,就是挑水。

 

  

我进城的时候,就看到了有一些中老年汉子,挑着一担水,边走边吆喝“河水哦,河水哦”,我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就问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妈妈告诉我这是卖水的,我听奶奶讲过城里的水是要钱买的。

卖水的汉子挑的水桶时那种一桶50斤的,也就是一担就是100斤,这也是中国传统计量单位。卖水汉子肩上有一块厚厚的坎肩,保护他们的肩膀,腰上系着一条长长的罗纹布帕子,既可以搽汗,又可以助腰力。水桶提上系着两块竹浮子,可以保证在挑水行走时防止水的淌溅的,这样卖水的人家不会嫌一桶水的分量不足。

卖水的汉子每一担水卖2分钱,他卖的是河水,没有水成本,买水的是家中缺少劳动力的人家,并且也是接受河水的人家。也就是这2分钱一担的水,他要养家糊口。如果卖水的汉子去卖自来水,成本太高,因为一担水的购买成本要0.77分钱,那么他就没有挣得了。若买水的人家要买自来水,那每一担水至少要3分钱,也不好接受。

从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河水是买,因为包括了水的运输费用。买的是送水的劳动力。

我们家在我的印象里,没有买水的经历,但是井水与自来水是我们家的水源。

 

     

挑水是指从自来水站买水自己挑回家中使用。我们当时在市府路的东段挑水,距离大概有300米左右。自来水的国家规定价格是每1毛钱13担。大约是一毛五一吨,而政府给卖水的人家是每吨水1钱。这里面还有水的损耗,所以卖水的人一吨水大约挣3钱左右。

我是7岁开始挑水的,那时候,父亲还在乡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母亲工作忙,家里面经常缺水,所以,我主动请缨,要求挑水。妈妈表扬我懂事,同意我挑水。我为能够帮大人分担家务而兴奋。

当时用的是25斤的一个桶,也就是挑一次只有50斤---半担。初次挑水,脚走的是麻花步,咧咧跄跄,桶里面的水不听使唤,一路溅洒,回到家中只有一半的水了,而两个裤脚已经被水全部打湿了。冬天,那一双脚是冷的没有知觉。尤其是下雪的日子挑水,那个难,不想描述。

母亲的鼓励,我还是坚持把水挑了下去,其实也必须坚持,否则,家里面就没有水吃。到了后来,也掌握了挑水的一些窍门,比如,水桶绳子的长短要适宜,走路的步子与水桶的摆动的节奏要统一等等。这样可以省力气,可以少洒水。

到了十岁的时候,我觉得50斤挑水,太少了,我就让父亲给我做了一副75斤的水桶,这样,我走两次就可以挑上一担半,劳动效率提高了不少。母亲笑我是“懒人挑重担”,笑脸中含着一些酸楚,也有自豪。

挑水还要与卖水的老太太周旋,因为她总想少给一点水,我们总想多得一点水,水龙头实在水房内部控制,所以每次放水的时候,我们都要与老太太争一争,让太多放些水出来。可想而知当时的经济状况十多么的拮据。

    

打水,是指从水井中取水家用。当时城市里面的水井都是深井,没有北方那样的公用井绳轱辘。如果夏天有了一个月以上没有下雨,水井的深度要达到十米以上。水面近的时候只有2米左右。井口的直径大约50厘米。井壁是石头或者砖块砌的,政府每年对每口城市水井要淘一次。

城市只要使用井水的家庭,家里面都有两口水缸,一口装井水,用来日常使用,一口装自来水,用来食用。

在我小的时候,为了安全,父母亲不让我们用井水,只有在周末父母亲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大洗的时候,回到井边去洗,我们跟着父母亲去洗东西。在家里面的水桶换成了大桶以后,我寻思也要给家里面节约了,于是,我就偷偷的准备了井绳,把小桶拿到井边去打井水。刚开始,没有掌握诀窍,水桶永远在井水的表面,沉不下去,取不到水。

我仔细观察了别人的取水动作,原来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

一是在水桶的一侧系上一个重物,可以让水桶自然侧入水中取水,这种方法没有技术含量,并且还要挑一个重物,枉费力气。

第二种方法是甩桶,把水桶放至离水面一定距离处,再把井绳适当放松,坐上一个甩手动作,水桶就会侧翻入水,装上满满的一桶水,再提上来,还很有成就感。当然甩手的动作有要领,因为井的直径不大,幅度太大,水桶撞上井壁,可能损坏,幅度太小,水桶不会水。离水面太近,水桶受水的浮力影响,不会水,离水面太高,你是空甩。但是这是一种技术活,男人们喜欢用词来标榜自己多么厉害,我也就要学这个技术活,终于我掌握了要领,每次都是一甩就是一满桶的水,那个沾沾自喜,甭提了。

学会了打井水,家里面的用水成本下降了60%,这是节支的一大贡献,因为增收在那个年代是不可能的。

早年的这些经历,是永远不会再来了,记录一下,也是一种情趣。作为五十岁的系列回忆。当然还是在二十不悔的这个时间段。


今日上午两台手术。下午复星公司经理人前来通报尽调结果--O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单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