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街头柜前的学龄前教育

(2016-10-09 22:46:59)


1968年下半年,乡下伢子进了城,准备在城里面读书,必须先适应城市。

时值文革高潮,父亲已经在1967年底作为保皇派驱离了城市,下了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最后连城市户口也被注销了。

而我则进城了,陪着母亲在城里,母亲当时是解放路副食品商店的店主任,还被注明是以工代干。文革期间商店的工作也与全国一样,每天早上学习老三篇,晚上政治学习到九点,才能回家,还要轮流值班守商店。最后,也搞了便民措施,通宵营业窗口。够折腾人的。母亲也就几乎没有时间管我。

我没有能够像其他的一部分孩子一样进入幼儿园,而像大多数孩子一样,脖子上吊着房门钥匙,开始了城市小混混版流浪儿的生活。

刚进城,讲着一口乡下话,比较难懂,于是在院子里经常受到了其他孩子的抱团欺负。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带着我上下班。于是,我有了小尾巴的形象。

母亲在柜台内上班,我是绝对不能进入柜台的,否则一旦钱不对数,难于说清楚。我就站在母亲的副食品商店的柜台外面,学讲城里话,还要帮着母亲的商店看着柜台外的商品,也学会了认识一些字,最好认字是香烟,那时候有大前门、黄金叶、劳动、安阳、沅水、常德、飞马、上海、牡丹、火炬、五岭、湘莲、湘烟等品牌,至今还记得当年的价格。此外,还是母亲商店的义务保卫,防止人家头柜台外面的陈列商品,嘿嘿,居然还发现抓了几个小偷。

有时无聊,就会在商店附近的街上走一走,玩一玩,北面走到了草桥,南面走到了回雁峰,大街小巷搞得溜溜通。

在这个期间也是一个无忧无愁的岁月。记住了当年商橱里面的所有的商品的与价格,学会了心算物价,算盘的加法。还帮着母亲持家,买米买油买菜做饭做菜,在当时,所有的单位,每天早上清晨七点半必须早读,学习老三篇,晚上必须学习政治到九点以后才下班,我不帮着母亲做家务,我们会饿死

有时,也会在副食品公司的食堂就餐,好喜欢吃食堂的饭,大木甑蒸出的钵子饭,特别香。

托儿所、幼儿园没有上过,就连居委会的红孩子班也没有上过,我就在这街头柜台前悠闲的过着我的学龄前教育,想在想起来,蛮好的,没有被逼着去弹钢琴,去练书法等才艺学习。玩的尽兴。

母子两在不知道是否属于自己的城市里面相依为命的生活着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就可能接到下放的命令,你就得尽快打起行囊,滚到乡下去

当然也在等待着发蒙上学的这一天的到来。如果不下放,我就是城里人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