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时段论
(2016-10-07 23:17:08)人生时段论(2012-10-07 22:17:12)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呢?我没有年迈九十的非分想法,能够有八十岁的人间经历,那是上天的非常眷顾了。
十岁不愁,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成长的必由之路,但是正因为无愁,恰是人生启蒙的最好时间段,一张白纸,成为什么样的作品,童年是很重要的,也是人生的童子功。
二十不悔,青年时期,血气方刚,意气冲动,充满激情。既会有许多成功,也会有不少的失败。面对成功,可以高歌激昂,也可以小曲婉转;面对失败,可能会垂头丧气,更可能会是屡败屡战。青春无悔,垂老生辉。
三十而立,也许这是一个相对过时的说法,在孔夫子的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区区四十来岁,而在今天,三十岁,应该是事业开始出现雏形,或者刚刚上路。
四十不惑,人进中年,家庭社会的责任开始不断出现,热切人生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阅历,对于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理解。关键是责任,不能太冲动。
五十知天命,天命,其实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知天命,实际上是能够掌握运用自然与社会规律,只会自己的行为。
六十耳顺,好呀,可以退休了,随便你说什么话,与我无关,我玩我的去了,拜拜。同学、同事、朋友,喜欢的就交往,不喜欢的可以老死不相往来了。工作、事业,已是过眼烟云,纵情享受退休时光。
七十古稀,做什么呢?带着孙子,享天伦吧。
八十耄耋,不想了,也许前列腺肥大,也许心肌梗塞,也许返老还童,行走于山水之间,一切皆有可能。
这几句话是那么精炼,就把人生高度概括了。当然从哲学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共性,也是人生的一段自然的路程。从每个人来讲,在此基础上,都会有每个人的特定的人生轨迹,其人生也就因此而独具一格。虽然不一定灿烂,但是也是一种别样色彩。
坐在教育行政学院的宿舍,我思考自己,已是半百,回想这一辈子,也可以说是木已成舟,也不会有多大的蹦哒了。忽然间,想起还是给自己写一些回忆的东西吧,趁着有这点时间,趁着还有记忆。
如何写,就按照从一十写到五十吧。我的经历也很平常,平常才好
也算是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