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健康 |
到底是喜剧还是黑色幽默,春节前的北京的严厉打击,居然没有效果。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以感叹的,因为老百姓看病的环境与习惯没有发生改变:
因为专家号源还是那样紧张,
因为专家的挂号费还是那样的低廉,
因为公安抓了号贩子,还是没有相应的法律与法规治罪,
因为医院的排行榜还是在那样的排列着,
因为优质医疗资源还是北京与首善之都相配比,
因为老百姓还是不会看病,老百姓还是没有自己的医疗顾问,分级诊疗没有实施。如此等等........
如何改变呢?其实做到以下几点:
1:医疗专家挂号资源分配,采用互联网+,实名挂号,实名看病,对应银行卡支付挂号费、诊疗费,全程预约。
2:治罪的问题:从法律层面来讲,这个问题如何治罪,必须有个罪名,建议立法机构设立相应罪名。当年的投机倒把罪如果不取消,倒还是蛮适应的,看来,失去了才知道存在的珍贵呀!1
3:医院排行榜,想说爱你不容易,应该改为某一疑难疾病的诊疗排行,而对于基础性的常见病等不能用学科进行排行,老百姓不知道如何看病,只知道排名。
4: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国家必须做好分配,地级市应该是优质资源分配的基本点,如果地级市的医疗硬件资源分配到位,再从智力资源进行倾斜,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得到优质资源的诊治,自然不会远赴帝都,长途跋涉。
5:因为有了排行榜的存在,老百姓不会看病,要进行科普宣传,让老百姓会看病。还要建设好全科医生制度,让每个公民有自己的医疗顾问,得到疾病的相关知识与就诊常识。
6:搞好分级转诊,不仅仅是医院级别的转诊,还要包括行政区划级别的转诊,这样可以让患者在当地的医院得到充分的诊疗以后或者诊断以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诊。
7:这个放到最后说,因为也许大家会不高兴,就是提高专家的挂号费,减少号贩子的获利空间。不然,专家们也会想不通,看一个病人还不如号贩子获利,这倒真是一个啼笑皆非的现状
坚持下去,老百姓就逐渐会养成科学就诊的习惯,北京看病将变成了北京旅游。。。。。。
前一篇:享受忙碌(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