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住院医生---6

(2015-11-22 23:21:05)

4:社会各阶层理性分析认识正确引导是推动力

住院医生规培制度的建立,在今年正式开始强力推动,国家卫计委的相关规定如下:

工作进程。2015年,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但是推行不久,网上与业内对于该项制度的批评不少。各种媒体,乃至医学相关媒体的煽情,把整个规培的住院医生搞得一副苦逼不堪的样子,对于这个制度推行并不利。

我们应该理性分析看待这些问题,客观来讲,这个制度刚推行,出现这些问题,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在早期解决问题,有利于制度的健康发展。

首先,是来自规培生的吐槽,抱怨的内容主要是工作时间长,主要是写病历,待遇不高等等,也有少数学员抱怨培训的内容不满意。

其次,无论是学生、还是政府、甚至媒体都将这些矛盾的焦点有都聚焦到了基地医院的头上。

目前政府对于这些抱怨还是非常重视的,于是对于医院开始了追责与责成。媒体尤其是一些医学相关媒体也开始跟着对基地医院进行了批评。社会也有一些网站以及规培生的家长进行了批评。

面对此,我倒觉得社会各层面应该理性对待规培生目前的问题,毕竟这是新生事物,也是一个利国利民利医利患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工程,需要不断完善,不能因为有了一些问题,就进行一边倒的批判,不利于解决问题,也是目前社会浮躁,不愿担责的风气的一种体现。所谓的提出问题时,有100人,能够提出解决方案的不到30人,愿意去解决问题,寥寥无几了,可怜的基地医院,既要出人力,还要出财力,还要挨批评,流血流汗还流泪,搞得不好,这样一个好的制度可能惨死襁褓之中。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吧:

第一,                 关于规培生工作的劳动强度与劳动内容来看。实际上住院医生规培制度,对于住院医生必须有一个清楚的定位----住院医生必须住在医院,协和的24小时负责制必须坚持。要知道这对于培养年轻医生的责任心,增加临床实际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年轻的住院医生的病历书写是一个基本功,书写的过程如果能够坚持标准,临床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当然这里所说的病历,不包括那些莫名其妙的“医疗文书”。入院记录、病志记录与相应病情分析、讨论记录、术前小结、手术与操作记录等无一不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锻炼方式,而年轻医生如果讨厌写病历,则是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带教老师必须严管。住院医生规范培训是一个职业起点,是熟悉诊疗的全貌的过程,在没有专科医生化以前,你是缺乏专业技能的。从来么有跑过龙套,你能成为角色吗?所以在这些抱怨面前,无论是基地、政府官员乃至媒体、学员的家长,要告诉孩子们,这些事情是走向成功与成熟的基础,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第二,                 关于基地医院对于规培学员的培训内容问题,现在由于三级医院已经专科化,所以对于规培学员的培训内容应该要结合具体情况。尤其是在那些顶级医院,医院的仪器设备相当的高档,这对于年轻医生的规范培训并不一定是件好事,试想如果一个外科学员,轮转期间接受的都是达芬奇手术,培训完毕以后,回到了基层医院,他能够动手吗?学科过分细化,,轮转科室太多,每个科室都是蜻蜓点水,又都接受的是机器手等设备,倒还是担心这些学员将来如何下基层。这个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从医生的指示的有效性与重要性来讲,我倒觉得ICU、心脑血管病、呼吸内科、急诊科这几个科室无论内外科必须轮转。

第三,                 规培学员不是真正的合格的具有资质的医生,是在培训时期,也许多学员、媒体甚至医学媒体、卫生官员都将他们列入了合格的劳动者范围,这是一种拔高,不利于培养,我们曾经在临床进行过调研,许多科主任情愿不要规培生,主要是责任心的问题、能力问题,甚至抱怨有了他们,工作量还增加了。

第四,                 关于规培医生的实际待遇问题,这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国家卫计委明明说的三万元是规陪医生的生活补贴以及基地的工作经费,当学员们吐槽以后,官员们立马表态三万元全部是给学员的,有些不厚道。学员的待遇目前因为学员的来源不一,造成了医院的分配困扰,也有许多精明的基层委托单位,就这国家的这个指导意见,趁机拖发学员的工资或者少发甚至不发,搞得医院两头为难。这个问题国家必须重视,上海就开了一个好头,行业内社会人---统一了身份。或者国家明确必须在经过了住院规培以后,才能进入就业程序。这规培期间,享受国家的基本工资,绩效由规陪基地按照国家规定发放。

第五,                 要知道不是每一个培训基地都像协和、华西有着雄厚的经济能力,甚至不排除有些医院希望通过规培来有所斩获。但是,当现实表明,并非如此,加上国家即将推行淘汰机制,我估计可能有些基地会自行淘汰。如此下去,如果政府层面不给予足够的财政支持,也许一些医院将不会选择这种费力费钱还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上海与深圳在这个问题走在了前面,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位领导们与媒体记者们也没有必要急急忙忙批评医院的克扣规陪医生。

综上所叙,一个好的制度出台了,并且也是一个必须实行的战略

制度,我们就必须从国家与民族的层面考虑,出现问题与抱怨不可怕,也不要为了平息抱怨作出简单的处理与抹平的办法,更是应该从长久的利益出发,才能够将好事办好,利国利民。

    寻找住院医生,寻找好的住院医生,为老百姓培养合格的医生与优秀的医生,从规培抓起,功莫大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