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务人员的后继乏人现象--医改必须接地气--7
(2015-10-18 02:51:04)
标签:
杂谈 |
关注医务人员的后继乏人现象--医改必须接地气--6
整理完三甲复评的部分资料,尽管已经是深夜了,还是继续叹一声,继续谈谈医生的问题。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以看出来医生的来源是人之精英。当一个医生也是人生的梦想之一。但是可以知否,在现在中国,医生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劳动力短缺的年代的职业。我真的有一些担心,医生应该是一个精英职业,以后的精英都去搞IT、金融去了,剩下无数不多的精英能否承担能否支撑民族的生命健康的使命。
这种短缺来自几个方面:
一:在公立医院,政府部门严格控制编制。在我国,公立医院的人员的收到政府的人事部门控制。属于事业单位,尽管目前的绝大多数公立医院是自食其力,财政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补助,但是,进人的权利为劳动人事与编制部门紧紧抓住。从来不管医院的运行的具体困难与医生的高度身心负担。甚至为了减轻可能出现的财政供养人员增加,还会出台硬性规定,只能减少人员,绝对不予增加编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医疗运营的规定,三级医院的工作人员与病床的比例,1.6~1.8:1.。可以说在绝大多数医院,政府所给的编制,达不到这个水平。
财政补助补助,还要控制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不与之沟通,甚至在搞医院等级评审的时候,还要责怪医院编制没有配足配够。在公立医院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行政人员的职数尽管有限制,但是没完没了的行政事务还是在侵吞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没有这些行政人员,无法完成指令性工作。而卫生行政部门也做出了许多硬性规定,除了有职能部门以外,还有数不清楚的这个那个委员会。
说句老实话,在我国目前的局面下,寄希望于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解决医疗问题,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为我国目前的资本逐利性太强,谁都知道,当前进入医疗领域的,都是在寻找着资本的投资方向的。所以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主力智力资源不可放弃。当我们老了,新的补充不了,老的还在不断流失,怎么办?
二:新生的医生劳动力补充不足,素质欠缺。医院的新生劳动力的补充伴随着我们国家独生子女政府形成的劳动力不足同步出现。不要看每年招收那么多的大学生,但是,大学生中在通过毕业实习以后,大概有20~30%选择了离开。尤其是有条件的、一些优秀的选择了出国。
不是这些新生的医疗劳动力资源不热爱这个职业,而是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的心理无法承受高强度的工作,高风险的职业,谁家的父母也不愿意做一个失独老人。现在医生父母80%左右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医学行业即将进入缺少世家的局面。这就是一个可怕的局面。一个行业不出世家,很快会没落。
三:医务人员的流失现象十余年来没有得到遏制,甚至还有加剧的现象。现在的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抢人才,加速了流失。这不一定是值得乐观的。还有一些医生直接选择改行,更是悲催。
医务人员后继乏人的现象初露端倪,必须重视,因为这个职业让人没有幸福感、没有快乐感,还有危险感,自然会如此。如果医改,没有医生的足够的数量的医生,老百姓看病的人都没有,那么这样改,那样该,这是权力部门的梦呓般的感觉游戏。
医改关于人的部分----医务人员到此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