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摇头的奇招
(2015-07-30 23:59:55)
标签:
时评 |
让人摇头的奇招
国家卫计委,国家卫生行业的最高管理机构,终于体恤了医卫人才的流失问题,在本月二十七日发出了一个“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驾驶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
这个通知对于社会来讲不好理解,可以告诉大家,我国的医生资格需要通过国家考试才能获得。
这种考试一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际技能考试,一般来讲,通过实践技能考试,才能进入理论考试。当这两部分考试总分达到了一定数量以后,就可以获得医师资格。可以称为“A+B≥Z”就通过。通过以后,你将成为临床类别医生资格,注册岗位可以任性。
这个通知定义的短线医学专业是院前急救与儿科专业人员。根据这个成绩,如果你担心自己的A已经通过,但是B得分值没有把握,你可以申报儿科或者院前急救两个定向专业人员。也就获得了增加一门考试的得分机会,可以称为“C”。
这样考生获得了下面种可能的得分机会:
1:如果你的成绩“A+B≥Z”,祝贺你,你可以取得医生资格,注册岗位任性吧。
2:如果你的成绩“A+B≤Z”,你如果还想当一个医生,没有关系,将“C”的成绩加进来。
3:如果你的成绩“A+B+C≥Z”,恭喜你,你还可以当医生,不过,你只有当儿科或者院前急救的医生,因为你的医生资格证上已经写明注册执业范围是“儿科”或者“院前急救”。爽与不爽,看你自己的心态。
4:如果你的成绩“A+B+C≤Z”,也要恭喜你,你可以从医师这个职业逃离,懂得放弃也许是一种智慧。说不定因此你进入医疗药品器械销售行业,嘿嘿,赚的可能比医生还多,最后还要雇人给你数票子,或者晒票子。
各位,这里面的数学公式,表明以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科医生、院前急救医生已经降低了档次与门槛。
也许,过了几年,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呀,憨货,儿科医生”“他呀,考都考不起,只能做急救医生了”。同样是医生,因为进身门槛底,这个专业会收到社会甚至同行的蔑视。不行的才干这两个科室呀。
也许,过了几年,那些原本揣着有着浓厚的儿科兴趣的青年才俊,也不得不放弃他们喜好的职业选择,因为社会太现实,谁也不会被小看。
也许,过了几年,这个职业由短线专业变成稀缺专业甚至濒危专业。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而社会大众知道了儿科与院前急救的医生是从另外一个门槛进入医生这个行业的,患者会对这个医生群体给予信任吗?医患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吗?医疗纠纷会因此而减少吗?
现在的儿科医生们会因此感谢政府给他们带来了新生的力量吗?据我所知,许多儿科医生看到了这个信息,感到很受伤,平白无故就比人矮了一头。
说句实在话,这的确是一个损招、是一着臭棋,长期下去,这将会对这两个专业的新生劳动力与人才的补充带来断档效应。最后造成祖国的花朵有病无人看的局面。
为什么这两个专业变成了短线专业,这里面最为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现状的无奈与伤害。这两个职业目前很辛苦,但是执业风险很高。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府,一个孩子是家庭的最重要的因子,稍有不适,全家出动,儿科医生们则是在监督下甚至在拳头下工作,而院前急救的医生也是高危高风险,在现在汽车与交通的严重矛盾下,谁也无法保证急救的通畅及时乃至急救的效果,许多的急救人员倒在了自己舍命去抢救的患者家属的乱拳之下。这些专业工作强度大、风险大、甚至有性命之忧。而待遇却难跟得上。其有人才不流失?还何谈职业尊严、人格尊严???
医生的职业的特殊性,流失的不仅仅是这两个科室的医生,甚至许多内外科医生也选择了逃离。而作为医生的后代,几乎没有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的了。也许过了几年,医生的职业资格考试,还能否开考,绝非危言耸听。
国家重视看到了人才流失、新生人才补充难以为继的惨痛现状,更加需要分析造成的原因。也就是老生常谈的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第一,要让医生们感到有安全感,医闹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医生是救命的,没有安全感,岂不是变成了卖命的?
第二,要让医生有人格尊严与职业尊严,现在社会对于医生的偏见已经到了极致,实际上,医生的不良行为也是社会不良风气在医院的部分反射或者折射。根据本人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我觉得这个职业的人群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甚至高出许多xxxxx人员。
第三,要让医生有前途光明感,目前医疗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医生的职称是医生切身利益的唯一途径,而目前的职称晋升让那些在临床踏踏实实工作的有些伤心,做得好的不如写得好的,实干的不如造假的。
第四,要让医生有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心理的综合体验,首先,不会为油盐材米而焦心,中国的医生大多数的医生,在现行的工资制度下,日子过得并不宽松,尤其是年轻医生,一个住房就让他们压力山大。幸福感还有社会的认可、个人成就的激励等。
解决这些问题,政府一定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目前到处都在说医生的薪酬改革,但是公立医院的医生严格执行着国家的工资制度,现在就连医院的自主奖励制度也被国家已绩效工资的名义收取。而国家财政补助又迟迟不到位,岂能不人才流失?公立医院的稳定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才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衍生不熄的基本保证。
综上所述,与其出台这样的奇葩措施,不如国家财政拿出一点真金白银,给予儿科医生、急救医生专业岗位工资---还是让人心动的眼热的岗位工资,不是一百、二百,而是一千、贰仟的数量级。这个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当然会提高,如果在这些岗位的职称晋升、或者因为专业医疗的过渡性(例如院前急救医生)层级设计,反正要么有前途、要么有钱途。这个队伍的稳定性会更高。
仔细回顾这几年卫计委的一些决策,奇葩不少,不接地气:
例如当医院遇到暴力,卫计委就是要医院加强保安力量,而不是呼吁公检法打击医闹,为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来之行业最高行政层面的真真实实的给力。
为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制定的不收红包协议,既是侮辱医生,也遭到了病人的唾弃。从法律角度而言,甚至有违法的嫌疑。
这一次的儿科、院前急救医生的职业考试决定,亦属奇招、堪称奇葩。
卫计委,关照好了医生,医改就会成功一大半,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