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的那些香喷喷的鸡蛋吃法---带着鸡蛋壳的做法
(2015-04-18 22:24:58)
标签:
美食 |
今天到了一个乡镇卫生院走访,吃到了充满浓郁乡村气氛的土菜,居然心情大爽,因为在这里,吃到了胡葱炒蛋。
小时候,到了大概三岁的时候,因为一次伤了肉,就不吃肉类菜式了,爷爷奶奶授我外号“斋公”,只有鸡蛋是我的动物蛋白的补充来源,说来也怪,鸡蛋无论怎么吃,我都不会伤鸡蛋,否则,那可是真正的“斋公”。
于是,鸡蛋的烹制方法便成了我的关注点。
今天写一下带着鸡蛋壳的烹制
第一:煮鸡蛋,清水加鸡蛋,煮熟即成,原汁原味,蛋白索然无味。在此基础上,进化成了-----
第二:盐茶蛋,将清水中加入食盐、茶叶,煮熟鸡蛋以后,将蛋壳敲碎再煮,让盐茶之味透过蛋壳的缝隙,侵入到蛋白的机体之中,蛋白的味道也会因之而变得丰富,有了一丝的咸味还有淡淡的茶香。当然上升到调味阶段,就有些讲究了。首先,该用何种茶叶,我试过用绿茶,感觉还是可以,但是,我改用了铁观音以后,觉得比绿茶要香的多。随后又试了普洱茶与黑茶等一类的发酵茶,感觉没有铁观音煮茶好吃。所以,最后我定了盐茶蛋要用铁观音来做是最好的。剩下的就是煮制方法,鸡蛋煮熟以后,敲破但蛋壳再煮的时候最好用高压锅,入味更好。
高压锅铁观音盐茶蛋的茶味的醇香浓郁,口感Q劲,而鸡蛋黄的特有的香味可以得到保留,当这种香味与茶香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绵长的感觉,随着您的下咽动作而沁入心脾。尤其是当蛋壳剥下来,去掉内衣,蛋白外面的茶水水渍纹路展示在眼前,这非常像是一件古朴的裂纹釉器皿,如果你有心观赏,也许可以看到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级的盐茶蛋啰!!
透露一个秘密,这盐茶蛋的研究始于当年生了儿子,按照风俗习惯,要给广大亲友送红蛋报喜,在早年生长于乡下的时候,特别喜欢红蛋,觉得喜庆。长大了,作为一个医生,找不到原生态的植物红色染料了,于是我是给亲友们发的盐茶蛋,家里面的大锅小锅高压锅都派上了用场,送喜蛋但讲究的是送完整的鸡蛋,有些是蛋壳破裂了的,只好自己享用,通过两两比较,发现高压锅压出来的盐茶蛋,口感远比普通的锅煮的蛋要好吃,并且剥壳也要容易得多,关键是带着审美观来观赏你的食物,你会发现,裂纹釉般的盐茶蛋具有很高的颜值。
当然在那个时候,住的盐茶蛋都是使用的普通的绿茶,说句实在话,那个时候,在我们这个地方,一般人家只有绿茶以及茉莉花茶,至于什么铁观音、红茶等一概不知道呀。
当茶叶的品种在我们的生活中丰富起来以后,作为一个对于烹饪感兴趣的具有现代生理生化知识的医生,开始对茶叶与盐茶蛋的品质关系,在闲暇之际,进行了系统的严格的对比分析,茶叶与鸡蛋的来源差用的都是原生土鸡蛋,都是同一批次的茶叶与鸡蛋,通过随机抽样进入不同的分组,然后茶用盲法品尝,品出了滋味评分,从口感、芬芳度、下咽回味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量化的打分,再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是铁观音得分最高,其次是绿茶碧螺春,说得不好听的话,绿茶类越是高档的越不好,因为绿茶越高档,越是嫩叶,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打败鸡蛋蛋白本身的蛋腥味。再下来是依次是红茶、黑茶、普洱茶。为何?黑茶与普洱茶的生成过程中的特有的气味已经难于肯定属于茶香味了。
还几次想把自己的盐茶蛋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准备冲击SCI刊物,在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果,争取获得科技进步奖,但是,因为忙于治病救人,忙于医院的发展以学科建设等问题。也就一直搁下来了。现在将我的经验部分展出,让有心人争取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与赞助。
第三:卤蛋,这又是盐茶蛋的同类产品,卤味的选择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记得在曾经上世纪九十年的曾经有一个温州的卤蛋品牌很是流行,但是那个卤蛋做的让人有些害怕,整个蛋白都变得黑不拉几,吓死人了,当时儿子想吃,被我拒绝了。我又开始了自己的卤蛋腌制研究。从外观来讲,潮州卤水做出的卤蛋要相对好看一些,呈现琥珀色,口感也不错。但是中国卤味浩如烟海,南北口味不同,东西品相各异。至今我也没有做出系统的研究。现在贪图简单,喜欢在超市购买现成的卤水,自己信手加上一些香辛料(主要是商品卤水都是广东产)。
第四:盐蛋,严格来讲这已经不属于新鲜鸡蛋的一次加工产品了,属于二次加工。一般来讲做盐蛋多选用鸭蛋,少用鸡蛋。不过用鸡蛋做盐蛋我也有心得。
关于带着鸡蛋壳的鸡蛋加工方法,今天就总结到了这里。写下来,心情好多了
,如果明天有空,我就给大家写续篇。


继续从事我的没有完成的医院运行分析报告。
各位看官,你们晚安吧,做一个中国梦,餐餐都有鸡蛋吃,而不用害怕胆固醇---最近美国的研究有改变了哟---放心吃鸡蛋



前一篇:没有本钱任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