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肾不易,植肾更难,且植且斟酌(45+20+1)

标签:
文化 |
得肾不易,植肾更难,且植且斟酌
一个供肾在冰盆中躺着,两双手在拨弄着肾脏的血管。我的眼睛仔细等着肾脏的血管情况。
这是一个左肾,肾脏是多支动脉供血。
修肾的蒋鸿涛医生给我展示:肾动脉的主干是一支,大约五毫米的直径,紧挨着其下方又有一支肾动脉直径约3毫米,同时开口于腹主动脉上面,在主动脉瓣下方约6厘米处,还有一支动脉通向肾脏下极,直径只有2毫米大小。
蒋医生问我:“罗老师,这怎么办?”
尝试着,把最下方一支拉到他的两个哥们一起,似乎长度不够,即使吻合在一起,做裤衩吻合,有些勉强,影响以后肾脏供血,把主动脉瓣片吻在一起,这时候,不知道患者的髂动脉能否承受如此之大的吻合口。真的是难。
直接把这个血管结扎,很好,快捷,干脆,移植手术变得干净利索,也不担心下极动脉会出什么意外。这似乎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我没有答应这个选择。
“小蒋,你把这下极动脉做一个灌注试验”,我招呼小将医生。
立马,肾静脉就鼓胀起来了。
这一支下极动脉看来供血范围达到了肾脏的20%左右,舍不得结扎,应为一旦结扎,意味着这个肾脏将有20%的功能损失,好可惜的。
“这样,这个肾脏的吻合采用髂外动脉,至于下极动脉可以采用单独吻合或者下极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
“腹壁下动脉吻合?”小蒋医生睁大眼睛看着我。
我打开了肾脏受者的腹壁,分离出腹壁下动脉,大约比供肾下极动脉还要细一点,备用。
大家议论这能否吻合的好?我没有做声,只是吩咐巡回护士给我准备7-0的吻合线与显微外科器械。
我将肾静脉与髂外静脉吻合好以后,开始着手动脉的吻合。首先还是想将肾脏所有的动脉吻合到髂外动脉上,这样相对简单一些。但是,无论是合并吻合还是将下极动脉独立吻合,患者的髂外动脉就是那么一点天地,没有太多的空间,甚至可能在手术以后出现盗血综合症。这天路行不通了。
最简单的方法,这个时候结扎肾下极动脉,有理由,也没有谁会责怪。
但是我舍不得这20%的肾功能。我决定将下极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这样可能带来更多的手术风险,多一个吻合口,多一次出血的机会,多一个吻合口,还将多出许多并发症的机会。
得肾不易,植肾更难,且植且斟酌。我的斟酌是为了这20%的肾功能,我豁出去了。
当然,这豁出去是有些根底的,可不是盲目蛮干。
听说有了一点点新的手术内容,手术是有了一些小小的躁动,看手术的孩儿们悄悄的多了几个。我不由的膨胀起来,嘿嘿,老夫手上的功夫,你们还是有些没有看到的吧……
1:要手术显微镜吗?巡回护士问道
老夫是公元前学习的外科技术,那个年代没有这个东东,不会用呀。
手术室里出现了杂乱的“耶”的声音。我耳背,没有听到
2:你眼睛看得到吗?下级医生问道。
不要显微镜,又是老花眼,这个问题很自然
“老鬼我已经是老花眼了,戴上眼镜看不到近的东西,去掉眼镜看不到远的东西,现在我去掉眼镜做近的东西,应该是鬼精鬼精的。”
有人在喉咙里面发出了“吹牛”的声音,我才不与他们计较呢,这些家伙平时就喜欢埋汰老师,习惯成自然了。
3:不用显微镜,精细操作手会抖吗?麻醉师见多识广,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心里有底,心中有气场,手怎么会抖呢?我反问道。
哈哈哈,有了笑声。
4:请老师讲一讲显微外科在这里的要领。研究生提出了要求。
这正击中了我的软肋。我从来没有接受过显微外科的训练,哪知道什么要领。但是,这可不能直白哟。否则这些屁孩就将不再崇拜我。
“你们这是学术奢华之风,你们知道吗?老师当年刚做医生的时候,显微外科是刚起步又是最热的时候,谁有机会得到这个机会,那是不得了的。我不谈要领,等下边做边谈经验好吗?”
有几个家伙一听谈经验,眼睛里面放出了贪婪的光芒。鬼家伙,还忙喜欢吃快餐呢,我心中骂道。
各位看官,要领与经验对于我的理解有些本质上的异同。要领一般来讲是可登大雅之堂的,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而经验则是个人的一点积累,属于个人的见识,难登大雅之堂。如果写成了文章,充其量是小品文,等到申报院士的时候,还要算作学术不端呢。第二,经验不一定可以克隆与复制,因为每一个人的知识掌握范围与程度不一样,可能对于借鉴的经验使用就不一定能够成功,经验属于感性的层面味道,没有要领的理性高度。经验是屌丝的生存之道,不是高富帅的哲学。第三,聪明的人自己会积累经验,更会统筹总结他人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哪怕你是站在武大郎的肩膀上摘桃子,也比自己踮着脚去摘桃子要轻松一些。前提是武大郎不能使坏哟。
但是年轻医生多听一听前辈的经验有好处,因为经验比起要领更加接地气,更适合于在你的工作作业现场使用,第二,经验的叙述多半是口语化的,偶其实在现场传授的经验,以实用为主,更好理解吸收。第三,经验的现场演绎,可以直观甚至直接修正,便于直接吸收,少走弯路。
所以聪明人不要放弃聆听观摩经验的机会。
(上面的观点不知道是否属于哲学层面的东西,我只是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些异端邪说而已,算是原创)
我安排护士将显微器械拿给我。看着学生们的眼光,我告诉他们,麻绳捆不住绣花针。所以不用显微镜不等于不要显微器械。
我将肾下极动脉的断端与腹壁下动脉的断端用哈巴狗固定好。一比划,血管的管径还是有差异。内径都不到1mm。我小心的使用血管钳从管腔内扩张,最后将腹壁下动脉做了一个小小的不到一个毫米的纵行切开,使得管径相匹配。神闲气定,手不抖,心不乱,我自己为自己叫好,这些小屁孩不懂这个动作手不抖需要多少修炼。
做这种吻合,是端端吻合,要保证吻合口通畅,还要防止将管径封闭。我将当年的输精管再通术的马鬃支架原理采用起来。用5-0的普里灵线在两根血管的管腔内作为支架。然后开始吻合。有了支架,也就无所谓三定点或者四定点。六针就将这两根2毫米以下的血管吻合起来了,居然没有出现任何的偏差,针距边距都比较到位,因为我的手不抖。
这里面可能就有一些是经验了,看官自己去找哟。
测漏以前,助手李志军医生说话了,非常好。
开放血管测漏,吻合口点滴不漏。拔去支架缝线。肾脏下极无论颜色还是硬度,Very good.---我的天,李志军医生简直就是巫师,一语成鉴。下次,还要裹着他一起做手术,手气好呀。
整个肾脏在开放血液循环2分钟以后,输尿管断端,清亮的尿液---我称之为生命的甘泉汨汨流出,亮晶晶的。而整个肾脏无比的红润与圆满---这是我在手术开始前就对下级医生讲了,我们这个肾脏,按照我的手术设计一旦成功,会比单支动脉供血的可能还要好,因为他的肾脏下极是直接从主动脉供血,没有弯路,更没有从中间抽税的。
手术后四小时,ICU里面传来术后观察消息,该患者的尿量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