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浮尒
浮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440
  • 关注人气:3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配保安防医闹开错了药方

(2013-11-10 22:47:01)
标签:

转载

敢于直言的媒体人,有思想的媒体人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级防护体系构建“平安医院”,以防止恶性“医闹”。其中明确要求,医院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京华时报》10月23日)

 

新闻中说,“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安全防范工作均需按照本意见执行,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照执行”。换言之,这个意见对大医院而言已经不是“指导”,而是硬性的规定。

 

医院一下子需要配备这么多的保安,对保安行业而言无疑是福音,估计又能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但对患者而言,从今往后去医院看病,满眼白大褂之中夹杂着不少高大威猛、手持防护器械严阵以待的保安,心情未必愉快。

 

这些年不少地方的医院都加强了安保工作,有的甚至武装到牙齿。比如深圳山厦医院,医护人员头戴钢盔上班;再比如一些城市的医院普遍设立了警务室,有的医院还聘请警察当副院长。现如今国家卫计委发文明确要求各医院大规模增加安保力量,看来“强化安保防医闹”在医疗卫生系统业已形成共识。

 

“医闹”事情频发,而且越来越暴力血腥,这的确是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去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生震惊全国的杀医事件,实习医生、刚刚收到香港大学医学院博士录取通知书的研究生王浩被一持刀男子捅死,多名医生受伤。血案发生后,很多媒体都在反思: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疾病才是医生和患者需要共同面对的敌人,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的医生和患者却变得势同水火?

 

不排除某些“医闹”是纯粹的无理取闹,但医患关系呈不断恶化趋势,成因很复杂,这其中更多的是一些制度性原因,比如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平、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病等等。加之个别医务工作者医德缺失已严重损害到医生的群体声誉,医院稍有纰漏,患者的不满情绪就会被点燃,极易诱发恶性事件。

 

医院大规模配备保安,给人的感觉是,但凡医院和患者发生纠纷,有错的一方必定是病人或病人家属,所有来医院看病的人都是潜在的闹事者,必须严防死守。而实际上,患者或家属的过激行为是“医闹”还是合理的利益诉求,很多时候并不是泾渭分明,因此大规模配备保安这样旨在保护医院和医生权益的做法很难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同。

 

笔者相信,绝大多数医院和医生是能够恪守职业道德的,不会故意把病人往死里治,一旦患者出现意外情况就不分青红皂白将责任都推到医院一方也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缺少有公信力的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和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以至于医院和患者互不信任,尤其于患者而言,缺少通畅的权益保障和救助渠道,故而每有医患纠纷发生,公众往往先入为主地站在作为弱势方的患者一边,这对医院和医生也是不公平的。因此,医患纠纷频现,从长远看双方都是受害者。

 

在此语境下,构建“平安医院”就不能仅仅立足于“防医闹”,重点是要建立起一套处置医患纠纷的公平游戏规则。总之,只要一些制度性的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只要患者对医院和医生还怀有敌意,所谓“医闹”就难以完全消除。

 

哈医大一院杀医血案中,行凶者突然从口袋里拔出水果刀捅向身边的医生,完全是猝不及防——碰上这种打定主意要与医生同归于尽的患者,纵然满院都是保安和摄像头,又有何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