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医者的精神病注脚折射出某些人的政治贪婪与内心冷血--320
(2013-10-30 00:48:19)
标签:
文化 |
今天上午手术下来,习惯性从手机中查看关于温岭事件的进展。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愤慨,再晚也要写出来。
温岭杀医事件的第一次报道,就公布了患者有精神病史,并且为了平安温岭建设,存在可疑的抢尸行为。今天(2313-10-29)的一些报道透露出来了,这个论断的出现是为了平安温岭的需要。
在网上看到这个消息,我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些年来,为了维稳,为了一个地区的政治荣誉称号,为了官员自身的帽子与升迁,为了追求新闻的抠眼球,为了一种畸形的发泄,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中国医生,已经是在和平时期,在非对抗性岗位上,为了工作而被对抗性暴力伤害,牺牲最高的职业,这无疑不是中国医生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医生被杀的消息通稿“温岭警方:嫌疑人对手术结果不满捅人致一人死
曾有精神病史(http://control.blog.sina.com.cn/admin/article/article_add.php?index)”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将患者作为精神病。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在搞平安温岭建设,牵涉到真个温岭的形象与行政长官的政绩。如果患者的精神病诊断成立,这个事件就由一起恶性伤医的刑事案件转化成为了一起精神病人的伤害事件。那么,城市的形象与政绩的负面影响就会降至最低。“曾有精神病史”这个注脚来得太快,也太臭了。极易容易误导老百姓,这样下来,更容易形成的判断局面就是“医生不负责任,造成病人精神病发作,于是......”,整个事件性质可能就会发生变更。医生甚至可能变成当株者。加上这个注脚,不得不怀疑动机。没有这个注脚,即使以后通过侦查与审讯真的做出了处在精神病发作期,警方也主动的多。而事实呢?嫌犯在自己的家里明确写明了他的攻击目标,几乎可以说是一起有预谋的屠杀。(见“记者了解到,在连恩青住处卧室内的墙壁上,至今保留着他在作案前用黑色记号笔写下的“7.31,王云杰、林海勇,死”这一行极具仇恨性的字迹。连恩青的母亲称,儿子的手术是3月20日做的。眼前的种种似乎透露着这起惨剧预谋已久。”http://news.sina.com.cn/c/p/2013-10-29/213528564522.shtml)
第二,如果是真的故意加上这个注脚的,我们不经会感到一阵寒颤。这就是我们的公安,当医生的献血还在流淌,冤魂还在徘徊,而我们的磨难与痛苦却被“精神病”洗清了,这无疑不是一种冷血。
在当今社会,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帽子,为了自己的位子,可以冷漠的面对一切暴力与暴戾,流血看不见,甚至屠杀都茫然。最后还要粉饰太平与平安。而当善良的人们有些抗议时,则通过组织形式,施加各种有形的于无形的压力。我个人根据工作经验与经历,可以判断当时医院对于王云杰医生的遗体处理,是有着压力的,只不过院长们成了替罪羊,因为维稳的帽子会压的院长抬不起头。这个时候的院长是两面受煎,里外不是人。
退而分析,加上这个精神病注脚,可以从逻辑上推论有些人在政治上是贪婪的,而内心在履行职责上确实冷血的。必须反省,也许只会后悔,作为工作的教训加以牢记。
温岭医务人员的这次反应,无一不是给这些贪婪者与冷血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然,对于媒体,我也觉得,是否可以对通稿的注脚不加报道,这样是否更加客观,从而避免有偏袒之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