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不悔---我的开门师傅李汉贤老师
(2013-01-04 20:54:51)
标签:
杂谈 |
1985年7月14日,我来到了原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报到,选择之一天是有玄机的。因为16日以前报到,可以享受一个月的工资。16日开始报到,只有半个月的工资。这是当时最流行的报到时间。一个月的工资多少呢?当时都是行政级别,22级,每月53.5元。奖金吗,没有。
53.5元的购买力:可以买大米376斤,也就是买上一年的口粮。可以买1/30台18吋的CRT(显像管)彩电,可以买1/3辆自行车。可以买2双皮鞋。不说这些了。
在人事科报到以后,我是在学院就安排了做外科医生的。所以直接进入外科。当时附一有三个外科。我先被安排在肿瘤外科。当时的肿瘤外科有25张床。当时在肿瘤外科有一个副主任医生、一个主治医生(当时的职称制度尚未建立好,属于院聘主治医生--人称工种粮票),此外还有一个住院医生。我的到来增加了一个住院医生,因此也就成立了一个医疗组。。
当时医院的副主任医生的确很少,曾彩旋老师是一个大普外的老师,所以在肿瘤外科的时间并不太多。科室的工作主要是由李汉贤老师负责。
李老师精干清瘦,他是老三届的中山医学院的毕业生,1970年毕业,江西人。大学毕业以后分配在祁阳县人民医院工作。在县里的工作,由于出生于名牌大学,因此得到了许多的锻炼机会。据他自己讲,在当年的计划生育绝育手术强力推行的时候,他率领的计划生育小分队曾经在湘江的河滩上一天完成几十个女性结扎手术。练就了一身的功夫。后来调到了附属医院。由于当时的受文革影响,工作尚未走上轨道,所以李老师在当时工作了十五年,还没有晋升主治医生。但是其水平是摆在那里的,所以搞了一个内部粮票,医院内主治医生。他带着肿瘤外科工作。当时的肿瘤外科其实就是普外肿瘤科。
李老师是一位很敬业的人。对病人很关心也很细心。我一进科室,他就给了我一组病人,与一个进修医生一起管组。
他要求我们手术日在八点三十分以前要查好房,开好医嘱,然后进手术室。刚工作就开始接触肿瘤手术,那是最多的手术是胃癌。其次是大肠癌、肝癌。所以,从当医生开始,我的手术的胃口就钓的比较大。胃癌实行的是标准的根治性清扫,这也就跟我在未来的肿瘤手术讲究淋巴清扫有关。
李老师手术做的很精细。但是我觉得他工作起来更卖命。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如此。反正在肿瘤外科我工作轮转了半年,几乎是每周有五天是在手术室待到下午3点钟以后。害的我第一次相亲就失约。但是对于手术的习惯与对于工作的态度就这样养成了。也变成了一个工作狂、手术狂。
李老师也很会鼓励我们年轻医生,所以我在工作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能够得到他的及时表扬,奖励措施是在手术台上放手给我一些操作机会。
回想这些年我的手术历程,我很是感谢李汉贤老师。特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