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不学医
(2012-08-20 00:16:53)
标签:
杂谈 |
最近的媒体报道:我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医学生约60万人,只有约10万人最后做了医生。
作为一个从医近30年的医生,我深深热爱这个职业。也爱他的神圣、伟大、圣洁。但是我没有让我的儿子学医,他也没有选择这个职业。
因为,这个职业的学习与未来充满了变数。
大学本科的医学生,有许多是没有办法穿上白大褂的。因为这个职业在大一点的医院本科学历甚至不是起步学历。而基层医院需要医生,由于基层医生的辛苦、环境、待遇等因素,很难得到青睐。另一方面,哪怕你是在大医院,你又说是甚至博士学历,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留住医生,许多医生在令人羡慕的医院中也选择了逃离。为什么?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现有医药卫生事业体制与社会环境对医疗行业缺少清醒的认识保障,对医生职业缺乏必要理解与激励。
在基层医院,医疗行业的高要求与现实的投入不足,使得医院的运行一直处在一种危险状态。许多行业规章制度是卫生部门制定的,但是这些制度的执行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在政府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只有靠医院自己投入,这样下来,基层医院的条件不足的而带来的医疗风险变成了医生必须直接面对的个人风险。二医院的管理者面对行业要求,不得不靠医院自主投入进行条件改善,这样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就受到了影响。因此基层医院在面对大量大概可能过剩的医学也没有吸引力。并且基层医院的职业上升空间不足,尤其是现在推行定岗定编,职称的限制将更加严格,也就影响了医生的个人切身利益。
在大医院,竞争残酷,医院的规章制度很严格,而且社会对于大医院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对于医学科学的规律并不理解,因此,医生也是一个面对高要求高风险的职业。医生的劳动强度与压力超过了任何职业,而真正得到的报酬与待遇与之付出远远无法相匹配。即使你有好的思想境界,但是医疗纠纷的潜在压力,医生的职业尊严受到的挑战,足以让一个正常人走上逃亡之路。
这就是60万毕业生,只有10万人继续从医。作为业内人士,我们早早选择了逃亡,就是为了避免耽搁时间与青春。
前一篇:就打鸟,就撮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