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妓院历史的草班回顾
(2012-05-20 21:47:25)
标签:
杂谈 |
管仲改革有一点别出心裁之处,在国都设"七市",置"女闾"七百,据考证,七百女闾,也就是为一万七千五百家,服务于达官贵人、仁人志士、四海商贾,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因此也就成为娼妓业的祖师爷。
一万七千五百家妓院,而当时齐国的人口仅为300万左右,当然也有计算到1200万左右。从妓院/人口比而言,这种妓院的密度是相当高的。
妓院的国营化在东西方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中国是管仲,而西方则是在希腊,雅典的大政治改革家梭伦,他决定开设国营妓院还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一致认为这样可以满足了许多青年男子的需求;并保护了良家妇女,可以减少社会上性骚扰的发生。梭伦就任时期为公元前594年,创设国家妓院也是在这一时期,而管仲相齐在685年,死公元前645年,管仲创设国家妓院至少比梭伦早60年以上。当然从现在的道德观点来看,这并不值得中华民族骄傲。而其实这是人性主义在当时历史时期的一次张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
管仲设立国家妓院并不是为了淫乐,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一些政治和经济目的的:
第一,为国家增加收入,清朝褚学稼说:“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花粉钱之始也。”
第二,缓和社会矛盾,即一方面不要使许多男子有无处发泄性欲的苦恼,另一方面使大量女奴隶得以适当安置,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韩非子·外储》说:“桓公见民行年七十而无妻,以告管仲。对曰:‘臣闻上有积财,则民必匮乏;宫中有怨艾,则民有老而无妻者。’桓公曰:‘善。’令于宫中女子未尝御者出嫁之,乃令男子年二十而室,女子年十五而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桓公作为一国之君,颇有爱民之心。看看到了一些男人到了七十岁还没有老婆,就告诉管仲,管仲回答道“臣认为上层社会人士家中钱财太多,则老百姓肯定就会穷,宫中的宫女太多,君王根本宠幸不到,宫女们天天盼不到君王与自己同床,肯定会有怨艾,那么民间的老百姓肯定会有光棍”,桓公答道“对呀”桓公于是做出了一个伟大的、英明的、无私的决策:凡是在宫中还没有与自己有过爱爱关系的宫女全部出嫁。并且法律规定男子二十岁可以成家,女子十五岁可以出嫁。
当然对于当时在战争中俘获的女性以及犯罪的女性、没有正当职业的女性统统可以安排就业,从事性产业工作。于是才有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妓女队伍。而这只队伍的出现,可以提高财政收入。
第三,人才引进的需要。 当时各国诸侯群雄并立,天子懦弱,江湖已经没有了统一的老大,桓公的爷爷与老爸曾经在各个诸侯中有一定的影响,当过盟主,那是往事。齐国要称霸,必须网罗人才,人才是国家的栋梁,是关键。用游谈之士,管子相齐,已开布衣卿相之局,可是这些游士大都是生活放荡不羁的人,喜爱妇人与醇酒,于是开设妓院就成了吸引他们的一种手段。燕太子丹也有类似的做法,他为了招揽人才,吸引游士,挑了一批美女安置在旅馆中,每有宾客经过,就派这些美女招待、侍宿。
第四,讨好老板,供齐桓公娱乐。齐桓公好色,宫中的妻妾玩腻了,还要出来寻求刺激。这就是古人所云“妻不如妾,妾不如妓”。《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说:“桓公之伯也,内事属鲍叔,外事属管仲,被发而御妇人,日游于市”,就是说齐桓公处理国家事务,宫内事务交给鲍叔牙,外面的事务交给管仲,自己则经常在外面泡妞。管仲创设妓院既能创收,也能够满足齐桓公所好。真可谓一举多的。而齐桓公带头泡妞,领导的身体力行,给下面的员工做出了榜样,于是大家皆以此为荣,纷纷效仿,老板给他们开出的工资,嘿嘿,又回到了老板的口袋中。
这里需要再次提醒的是,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性产业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不道德的或者是有罪的。中国的对于妓女的这样一个职业存在是认可的,管仲称之为 “闾女”。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唐代的妓女被称为“伎”,现在日本还用“闾女”这个词。“伎”的意思就是“技人”,意思就是“艺人”。“妓”一词就带有明显的歧视性,“人”字旁的唐代歌舞伎是人。唐代白居易老师常年混迹于教坊花丛,写下了很多赞美“伎”的华丽诗篇。唐代开始,科举第三被称为“探花”,并且一直沿用。唐代的名妓薛涛更是代表性人物,她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终身未嫁,而且在当时得到了许多的达官贵人、地方行政长官的爱慕。唐代政府为了活跃百姓文化生活,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还鼓励这一行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受到了管仲的影响。唐朝甚至专门铸有许多套正面镌刻着“风花雪月”四字,背面刻有男女合欢图的纪念币。在南北宋烟花业是合法的职业。宋代商业发达,妓女行业也十分繁盛。宋徽宗只要有空就会到李师师的春楼上去欢度良宵。但是宋徽宗只能通过地道去妓院,看来在宋朝对于妓女的社会认可程度开始下降了。
中国的妓院社会地位下降是从明朝开始的。这个时候开始取消官妓,明宣宗宣德年间1425~1435中国开始了扫黄运动,因为明宣宗朱瞻基因为喜欢玩蟋蟀,而取消了妓院。到了清朝,扫黄运动就愈演愈烈,从顺治三年(1646年)开始,清廷明令禁娼,所有官办妓院一律取缔,沿袭近千年的教坊制度被废除,至“顺治十六年裁革女乐后,京师教坊司并无女子” ,至康熙初年,各省官妓几乎绝迹。倒是到了乾隆皇帝,他是个玩家,更是得益于他的父亲雍正皇帝给他留下了大笔的钱财,所以,他可以潇洒风流的三下江南微服私访,为啥呢?江南有女子,天生赋丽质,可人呀。但是并未明显对于妓院解冻。
太平天国起义在占领南京以后也是公布了禁娼令。在曾国藩拿下南京以后,面对焦土,如何让南京重新焕发青春,曾老夫子这个大儒却选择了一种偏门的确与大清令相左,干嘛呢?首先办妓院----他“效管仲之设女闾”,首先请示皇帝,在皇帝允许以后,在南京发布弛娼令,划行规市,设立了红灯区。并亲自倡设六家妓院于清溪一带,允许六家任意增妓,以扩大规模,于是六家公开营业,“招四方游女,居以水榭,泛以楼船,灯火箫鼓,震炫一时,遂复承平之盛”。曾国藩还几次与幕僚、宾客游览,召妓歌舞助兴,以身作则鼓励消费,于是娼妓业很快地在江、浙地区向外地蔓延恢复。“一时士女欢声,商贾麇集,河房榛莽之区,白舫红帘日益繁盛,寓公土著风闻来归,遂大有丰昌气象矣。”仅10年,战后一片废墟的江南,“旧貌尽复”,以前中国历朝战乱后,战乱地一蹶不振的局面罕见地没有出现。
曾国藩突破礼教,不顾朝廷禁娼制度的弛娼令,有大功于社稷和江南。
管仲通过大力发展娱乐业,鼎盛时期,齐国的经济开始繁荣。娱乐业带动了旅游业,旅游业带动了其他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需要工业基础,于是带动了盐铁业。GDP得到了快速增长,年增长率如果加水分的话,可能是在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