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的中不会再出现的衡阳的米粉与粉馆
(2011-10-18 02:03:31)
标签:
杂谈 |
衡阳市一座历史古城,典型的稻耕文化区域。因此作为主食的大米食法,自然少不了米粉。
米粉曾是我童年的主要早餐之一,对于米粉有着深刻的记忆。
先讲一讲衡阳曾经的著名米粉店(现在已经荡漾无存了哟),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衡阳著名的米粉店有两家:祁阳粉馆与衡阳粉馆(又叫星星粉馆)。
祁阳粉馆位于中山南路南段,约在现在的仙姬巷对面,主要经营的是祁阳米粉,应为当时祁阳县归衡阳地区管辖。祁阳粉馆离我们的家较远,较为难去。在七十年代,我们是在当时的衡阳地区雁峰戏院看完革命样榜戏以后,回家的路上,父亲有时会咬紧牙关赏我们兄妹一次夜宵,祁阳米粉。至于祁阳米粉的滋味,由于年代久远,当时幼小,也就无法记忆了。
星星粉馆位于人民路,现在的附二医院住院大楼东端。1985年该地被附二医院征用,粉馆因此而拆除,也未开新店了。星星粉馆对于我来讲是有深刻影响的。当年就读于人民路小学,我的小学三年级以前有一半的早餐是在该店吃的。当时我记得光头粉(免码)二两一碗,为8分钱,加一两米粉三分钱。碎肉粉一毛一一碗。我当时不吃肉,只吃光头粉。我喜欢吃星星粉馆的粉,每次吃粉要排长队。只记得当时的米粉很鲜,汤汁做得好。米粉细腻,放在口里,有点酸味,让人唾液分泌旺盛。
当时米粉都是现场制作的鲜榨米粉。这种米粉制作事先将大米放入水中浸泡数日(夏天时间短一些,冬天时间长一些),待大米发酵有点酸馊味取出,研磨成米粉浆,用布袋包紧,将水分压出,形成米粉团,经过挤揉以后,植入米粉成型的机器的模具中,在米粉团的上方加压,米粉就从模具下面的筛孔中源源不断的流出,直接进入热水锅中,师傅们就从水锅中捞出米粉,放入食客的碗中,置入预先调好的粉汤,加上客人点好的码子,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就做好了。再有跑堂的师傅,将米粉分层放在托板上,最厉害的师傅一次可以托上5~6米粉而轻松送到客人的席桌上,滴汤不洒。现在看不到这种绝技了。而这种米粉的制作方式也绝迹了。现在的米粉基本上是不发酵的。用现在的讲法,当时的方法应该是酸浆米粉,而现在的米粉是干浆米粉。而酸浆米粉的制作因为干将米粉制作的简单方便已经弃之不用了。实际上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来讲,对于酸浆米粉的感觉要好得多,酸浆米粉质地细腻,有一种鲜酸的口感,令人唇齿生津。而由于干将米粉的出现,加上人们的卫生意识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新生人群的出现没有酸浆米粉的体验,所以酸浆米粉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范围,取而代之的是干浆米粉。所以,年轻人不知道酸浆米粉。记得1998年,有一朋友豪情壮志要重塑酸浆米粉,开了一个粉店,结果除了当时三十五岁以上的是可接受以外,其他的食客均大骂老板缺德,用变质的米粉忽悠大家。老板无法,只好将米粉重新回归干浆米粉。
而我怀念酸浆米粉,祁阳粉馆、星星粉馆,只能在记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