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瓷器的召唤

(2011-08-03 09:05:54)
标签:

杂谈

分类: 卷首语

    很多“新”事情,也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新”,强大的制造业,大规模的对外贸易,以及由此而来的滚滚财富,曾经是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基本状态。今天,我们静静地走近那些瓷器,倾听那些器皿内部回荡着的几百年前的涛声,回荡着他们对后来的中国人的持续的召唤与期待。

    历史的奇妙与壮阔,就在于此。

瓷器的召唤

中国之韵

2011年8期

卷首语

 瓷器的召唤

 

俞悦/文

 

    在维也纳、伦敦、巴黎,或者是阿姆斯特丹,我们有个惊喜的发现——另一个“中国制造”的年代。

    那个时代,现在被保存在博物馆里,或者昏睡在海底的沉船之中,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显得十分遥远,但那曾经是经历过几个世纪,跨越过万里海洋的人类交往以及贸易的奇观。

   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珍藏着数量惊人的中国瓷器。这些瓷器,在中国国内少有存世,原因是在很久以前,它们通过艰险而漫长的海上贸易通道,被送往了遥远的西方。

   所以,很多“新”事情,也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新”,强大的制造业,大规模的对外贸易,以及由此而来的滚滚财富,曾经是十五世纪到十六世纪,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基本状态。在那个遥远的、近乎于被遗忘的时代,欧洲各国的皇室和贵族们的奢华餐桌上,摆放着的是琳琅满目的中国瓷器,餐桌边的绅士和淑女们,身穿中国丝绸裁制的衣裳。中国的艺术、园林乃至家具,在那个时代的欧洲建筑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

    更重要的是,在那时的欧洲人眼睛里,那个生产如此精美瓷器与丝绸的远方国度,是如此的文明与先进,为数不多的到过中国的欧洲人,都曾惊叹这个庞大国度被治理得有条不紊。中国的文官制度,相比欧洲的贵族世袭统治,被认为更合乎理性,也更有效率。

   某种程度上,对于中国的想象和认识,成为了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资源。欧洲人意识到,在大陆的另一端,有一个更为文明的国度。思想家们依据这种意识,推动和改变他们自己的生活。

    这一切,发生在三、四百年前,它和后来发生的事情。构成了明显的对照。今天,那个时代对于我们和欧洲人来说,都已经显得十分遥远了。所幸的是,那些瓷器还在,它们被静静地安置在博物馆的玻璃橱柜里。它们无言的,但是它们见证了人类生活中一些宝贵的经验——对于中国人来说,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祖先曾经如此勇敢、自信而活跃地面对这个世界。当这个民族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在世界面前证明我们的力量,证明我们巨大的创造与行动的能力。

    所以,静静地走近那些瓷器,倾听那些器皿内部回荡着的几百年前的涛声,也回荡着先人们的壮志和伟业,回荡着他们对后来的中国人的持续的召唤与期待。

    当年景德镇的瓷匠们,他们曾否想到几百年以后,中国商人和游客的脚步,遍布大陆另一端的每个角落呢?

历史的奇妙和壮阔,就在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