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潜度
标签:
杂谈 |
分类: 卷首语 |
中国之韵卷首语
2008年第8期
暗香潜度
文/俞悦
磨墨。坚硬的墨,在微凹的砚内那一弘清水之中,渐渐化开,待墨香升起,墨色也就黑得正好;选一支笔。狼毫硬,羊毫软,选定了一支,于砚中微润,渐润,直至饱蘸;展开一方宣纸或或者一张素笺,提笔落纸,便是龙蛇飞舞,烟霞漫天。
这是最典型的中国人的情境。一个人,和他的笔墨纸砚,这样的情景,永远镌刻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时至今日,中国人的日常书写,告别笔墨纸砚久矣。现代中国人所用之笔,已经是工业的笔——钢笔,原子笔。现在,我们比钢,比原子更加先进,也更加机械——电脑的键盘、鼠标和屏幕,就是我们的笔墨纸砚。
如果说电脑是工业产品,而那么笔墨纸砚则是取自自然。狼之毫,松之烟,竹之絮,山之石……天地之间,原野之上,这些微末之物,被古人采撷化用,制为器物,安放于案头眼前。
笔底风雷,纸上烟云,说的是字,是画,是文章。但那风雷,那烟云,或许不仅存于书写者的心中,也是笔墨纸砚中原就有的。当中国古代的文人们使用文房四宝时,他们和我们这些现代人,有一个重大的区别,那就是他们离自然更近,离山野离土地离天空更近。在这个意义上,笔墨纸砚不仅是书写绘画的工具,它们还凝聚着中国古人的根本精神,即道法自然。从某中意义上说,文房器物不过是小事,但这小事之中,却可见一种文化的胸襟怀抱。
遥想当年,一个书生,他与他的笔和墨和纸和砚相守相亲,便是粗纸劣墨、秃笔残砚,也是使用惯了的,用来写字作画,个中自有他的精神存在。到此境界,这四样,就不仅仅是物,而是这个人的一部分,是他的心,和他的手。
笔墨纸砚,古人称为文房四宝。这个“宝”,未必是指物品本身多么稀有珍贵,而是古人于此,贯注着珍重宝爱的心情。古人珍重自己,所以也珍重他的笔墨纸砚,这样写出来的字,画出来的人物山水,也必是清简矜贵的。
中国的传统文明,她的字,她的画,她的诗文,终究是离不开笔墨纸砚,以及那些和笔墨纸砚相守相亲的人们。
俱往矣,文房四宝作为有用之物,如今大概只存于书画家们的案头,但另有一些,是从时光的深处遗留下来:一张梅花玉版笺,一支雕漆十六子笔,一枚掐丝珐琅暖盒松花石雕凤纹砚,一块文彩双鸳鸯墨……
这些如今已经是不可用之物,在千年百年以前,出于工匠之手,它们一直期待着,一个玉树临风的书生,或者一位风姿绰约的佳人,来使用它们,写出超脱挺拔的字,作出清丽韵远的画,这是物的梦。
如今,这些物,被安静地摆放在我们面前。我们收藏它们,但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由这件物进入到它的梦境,进入千年百年前,深深庭院中的某个厅堂,那是那是青砖地上,竹影横斜,室内有暗香潜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