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年好

(2007-01-04 12:53:33)
分类: FT专栏
新年好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俞悦
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新年好
 
 
汉语中,元旦一词意味着新的开始。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本来是有许多现成的喜庆话可说的,比如拜年啊,恭贺新禧啊,等等。但是元旦作为节日,有一个特殊的问题,那就是它有着两个竞争者。元旦的前边是圣诞节,元旦后边不远,则是春节。这是两个实力极为强大的竞争者,元旦夹在其间,处境着实有些尴尬。元旦不像圣诞节那么“洋”,也不像春节那么“土”;不像圣诞节那样是私人的狂欢,也不像春节那样普天同庆。所以,尽管汉语如此丰沛,中国人仍然很难为元旦找到恰切的喜庆语言。思来想去,也只有一句平淡的“新年好”。
 
但事实上,与圣诞节或春节相比,元旦更为实际地支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日子,中国人的工作节奏,完全是由元旦所标明的年度来度量的,元旦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和开始。但也许正是因为元旦是如此的实际,这个节日在中国也长期为它的缺乏魅力而苦恼。如果说圣诞节是挂在孩子床头装满巧克力的红袜子,是烛光下的盛宴,是曼妙的铃儿响叮当;春节是孩子的压岁钱,是响彻天地的爆竹声,是初一十五的庙会灯节。
那么,元旦呢?它很重要,但它似乎仅仅是柴米油盐。
 
中国人过元旦的历史不过百年。当年国民政府采用公里,其立意,用现在的通俗话说,是为了与国际接轨。结果证明,这可能是中国推行的最为艰难的一项现代化措施。上世纪30年代推行的所谓“新生活运动”,命令人们只准过公历的元旦,不准过农历的春节。当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在甘肃省亲眼看见,农民因为过农历春节,而被拉到衙门里打屁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过元旦还是过春节?仍然是移风易俗的一个难点,古老的习俗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惊人的顽强。后来,中国人渐渐接受了用元旦来计量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但他们仍然习惯于把一年结束和另一年开始的欢乐,留给古老的春节。
 
但是,到了21世纪,在全球化进程中高歌猛进的中国,似乎已经遗忘了在这个问题上的昔日困扰。对中国人来说,元旦是节日,春节也是节日,近些年来,还加上了一个圣诞,它也是节日。与其说它们在不同的历史传统中都曾经标记着人们的时间节奏,不如说它们现在只是3种相互竞争的产品——那意味着商家的返券打折,餐饮业的兴旺和旅游度假的时尚。在这3种产品的竞争中,春节和圣诞节因为它们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支持,所以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关于它们的说法太多了,所以它们是更具有娱乐性的节日。
 
而元旦呢?
它是节日没错,但它的娱乐性,似乎总是不足;它是个节日,但这个节日并非用于狂欢和放纵,它更大程度用于纪念和标记,中国人一年的劳作和收获。
元旦也许不那么华丽绚烂,但它朴素而可靠。毕竟总是在元旦之前,你的上司会把红包交到你的手中,然后微笑着对你说:“新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财富的表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