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料)上海花园洋房地图

(2006-09-29 11:44:48)
        截至1949年,上海一共有老花园洋房5000多幢,300多万平方米。它们大多隐匿于寻常巷陌。

     上海的花园洋房主要分布在四个市中心区:徐汇区约占39%,长宁区约占29%,卢湾区约占9%,静安区约占8%。上海是由东向西发展的,跑马厅一共搬了三次:从河南中路到河北路,再到人民广场,都是向西移动的。最早的西方建筑是在黄浦江边,后来以西藏中路为界,花园洋房主要集中在这条路的西面,沿南京路、延安东路和淮海中路等干道,自东向西分布。此外在越界筑路地区,如溧阳路、多伦路、华山路、愚园路、虹桥路的两侧也建造了不少花园洋房。汾阳路、太原路、愚园路、武康路、湖南路、思南路、长乐路、华山路、兴国路、茂名路是老洋房最集中的区域,政界要人多住在徐汇一带,商人住在愚园路、华山路一带,而知识分子、技术精英则主要集中在卢湾区。旧时王谢堂前燕,解放后大部分花园洋房作为官僚资本被收归国有。

      比如,武康路是上海西区的一条幽静马路。在这条不到3000米的小街上住着400多户人家,其中有100多幢老花园洋房。而这些老洋房的主人们都曾显赫一时。黄兴住在393号,1916年10月31日在这里逝世;唐绍仪住在40弄1号,他曾出任袁世凯政府的第一任内阁总理;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分别住在105弄2号和67号,两处相距百余米,现在还有几位原农业银行的老职工住着;正广和汽水厂的大班住在99号;加拿大人福开森住在390号,他曾是高等工业学堂(上海交大的前身)的监院和《新闻报》的老板,而武康路在解放前就叫做福开森路。

      上海的花园洋房经历了私产、国有资产、“文革”没收、落实政策等若干历史阶段;当初所有者健在的不多,有继承关系的则飘零四方,大多数产权仍属政府,但使用者既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又有普通居民;产权关系异常复杂。现在,产权清晰可以流通的花园洋房一般只有四、五十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送月饼了
后一篇:破碎的草原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