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吃江湖独行侠(之三)

(2006-06-03 20:33:06)
分类: 趣怪人
通吃江湖独行侠(之三)

 

一切都是想象力的工具

 

“美国有什么酷(COOL)的,都缺不了我”。这不是口出狂言,这是张辛欣寻找与想象力速度匹配和表达可能的过程。“在数码时代的新机械条件下,新的做法,是一个人能干出全部的活。”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新文艺复兴”时代,你要是不干出点新动静,便浪费了网,浪费了新手段。

    在这个“新文艺复兴”到来之前,张辛欣做导演、写小说、画画、做行为艺术     从某种意义上说,独走大运河便是行为艺术,这些全部都是考验人的想象力的项目。张辛欣说她是靠想象力吃饭的人,其实换个角度想,也许可以这么认为,想象力是张辛欣的生命,为了它,她才去做了那些职业。她从来就不可能成为专职人员,永远兼职也永远在跳槽。

    张辛欣说,她小时候听过一个“手套”的故事:一个小裁缝在路上遇见了一位神仙,神仙拿出两只手套:一只是白色一只是黄色。戴上黄色手套立刻就会成为手艺绝妙的大裁缝,但这只手套一旦破了,就会手艺全废,而戴上白手套则要经历学习的过程。小裁缝选了黄色的,从此声名大振,日进斗金。然而不幸有一天手套被老鼠咬了个洞,连线都穿不上了。于是又去求神仙,要了白手套,从头学起。

   “我们应当尊重艺术的每一个过程,尊重每一点滴的经验,尊重前人。但没有必要重复和浪费。”张辛欣的意思是说历史的前进和个人理想的完成,是不断地找到适合——包括适合的方式。

    一位叫猎人的网友回应她说:“我感受到你将敏感、智慧的力量,便成了一种趣味,就像是换了一件外套。”

 

华文网站大姐大

张辛欣自投罗“网”,最坚决的反对者就是好友张承志。这对多年朋友为此争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一次记者打张辛欣手机时,她正用座机与张承志争论。

也许张承志是对的。张辛欣在美国博库网站开了专栏后便“无一宁日”了,连她自己都说“我只是在想着诱惑人。全没想到,自己将会被这个小窗口伤得多深。”

矛盾。也许这正是张辛欣与众不同之处。现实生活的某些方面,她一派古典:用舌头舔着信封,走长路到邮局,“我让邮局的人微微吃惊,我是惟一买60美分国际邮票的。”然而,网络那令人炫晕的速度,却令她愉快。”我给国际广播写稿播音,一个星期一篇,广播的速度显然也跟不上我的感觉,我的材料。我的速度只有网能表达。而我的这个速度,难道只打算在星期三、四午餐时间,喂喂小区人﹖”

徐贝——博库网总裁适时登场了,这位有硅谷背景、技术过硬的年轻人,令张辛欣离开亚特兰大回到北京。那是互联网风头最健的日子。

记者在张辛欣那设计独特的办公室见到她时,正有一群年轻人举着数码相机围着她拍。张辛欣说,她策划了一个网络肥皂剧。瞧,这位导演把舞台搬上了网。恰巧,《独步东西》的B面就叫《一个中国导演的网上舞台》。

网络曾给张辛欣带来尴尬、苦恼和伤害,但也使得她结交了一群“草莽英雄”——“大头”是个翻译家、“指导员”,据说是位中餐厨师,还有“高梁”,还有“太空垃圾”,他们个个言辞犀利,一针见血,在虚拟的网络中表达着新的存在。

有一天,张辛欣突然厌倦,在网上贴了一条“亲爱的,我告辞了”,于是失踪,仿佛网路中从来没有存在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